所作不下萬余,散佚較多。 後編定為《棲雲閣詩集》16卷、《拾遺》3卷、《棲雲閣文集》15卷。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淄川蒲家莊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他壹生秉性耿直,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腐敗黑暗現象進行諧謔。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首,詞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出、雜著5種。《聊齋誌異》中許多篇章已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頗深,並已有日、美、法、德、意等二十種語言的譯本流傳於世界各地。
劉德培(?~1863)字雪田,後改為春田,淄川區開河村人。
反對清王朝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 清·鹹豐十年(1860年),淄川民眾驟起鬧漕,劉德培為群眾擬抗漕呈文, 被捕判死刑。
在解往濟南途中逃脫避難好友家。清·鹹豐十壹年(1861年)八月,劉德培組織20余人,成立信和團,自任團長,十月領導淄川民眾1000余人開展第二次抗漕鬥爭獲勝。後信和團日益壯大,團眾公推劉德培為“督招討大元帥”,後改稱“大漢德主”。制定行動綱領,滅清平滿,重興漢室。劉德培反清之舉,使清廷官紳驚慌失措。同治二年(1863年)春,清廷派親王僧格林沁統帥大軍入淄邑,親自督兵炮擊城內。六月二十二日,劉德培率義軍轉移,至蓼塢大白山下時,被清軍圍困,劉德培拔劍自刎。
路大荒(1895~1972)原名路鴻藻,字笠生,號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等。淄川區菜園村人,是研究蒲松齡及其著作的專家。30年代初,他陸續在上海《申報》、《國聞周報》、天津《大公報》等報刊上發表許多研究蒲松齡的文章,引起著名學者鄭振鐸、胡適等人的關註。1935年、1936年分別出版《聊齋誌異外書磨難曲》、《聊齋全集》。建國後,先後任山東省圖書館整理委員會副主任、副館長、山東省整理蒲松齡著作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62年出版他畢生研究、整理蒲松齡著作的別集《蒲松齡集》,計123萬字。他精通版本學、目錄學及古籍學,
為保護山東省的文物、古籍發揮了積極作用。
車錫貴(1898~1931)淄川區演禮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1928年4
月任淄川炭礦工會執行委員會宣傳委員。6月在馬家莊南廟罷工鬥爭中被捕,
英勇抗爭被釋放。1929年再次被捕,關押在濟南第壹監獄。1931年4月5日,同鄧恩銘等22名***產黨人壹起被殺害於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