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輻射對文物保護環境的影響
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自然光和人工光,對於文物保護卻是有害的。它與溫濕度環境壹樣,成為文物保護環境的基本外在因素。光對文物的危害,不僅是它產生熱效應能使有關化學反應加速外,更甚的是光化學反應,導致文物老化。光會使書畫、古籍等紙質文物及絲絹文物酥化、變色,也會使陶瓷、壁畫等文物的色澤淡去,雞血石為此只能存放在鉛盒之中,避免變黑。不言而喻,防光、避光是文物保護的有效措施。但是文物又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展示、研究、交流、利用等各種活動,這與對其保護有著明顯的矛盾,如何合理地解決好這對矛盾,是解決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關鍵所在。方法是避免日光或燈光直射,減少光照時間,光感中偏弱為宜,書畫、古籍等紙質文物及絲絹文物在25~50lx照度、竹、木、牙、漆等文物小於150lx照度、金石、陶瓷等文物小於300lx照度、庫房30lx照度,光太強危害文物,太弱不利於觀摩。筆者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看到,45度角的燈光設計,既避免了直射文物,有利於保護文物,折射的光線又利於觀眾的觀看視線。而且用偏光觀賞文物還不失真,得其本色。近來,有壹種叫“光觸酶”的塗料,據介紹,塗在光源上或透光物上,可濾除光中的有害成分,如紫外線等。長江商報昨日報道:法國總統希拉克28日抵達西安參觀訪問。為了保護文物,漢陽陵地下博物館中的光線比較暗。壹些法國記者為了拍得清楚,打開了光線很強的新聞燈。博物館館長吳曉叢小聲對旁邊的人說,燈光對文物有影響。沒想到翻譯聽到後馬上給總統翻譯了過去。總統立刻轉過身,沖著法國記者說了幾句,這些記者乖乖地把燈關了。
希拉克總統喝令本國記者關閉強光燈,既反映了他對中方工作人員意見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對文物的愛護之情。讀罷這則新聞,筆者對希拉克總統陡生敬意的同時,對我國博物館和館內文物又生發出壹些擔憂。
假如,漢陽陵博物館館長對旁人小聲說的那句“燈光對文物有影響”沒有被翻譯無意中聽到,假如翻譯沒有及時把這句話翻譯給法國總統,希拉克就不會喝令法國記者關閉強光燈,結果,那些強光燈勢必對文物造成更大的影響。
燈光對文物有影響,不僅博物館館長和工作人員知道,許多像我壹樣愛好旅遊的市民也知道。正因如此,壹些博物館中的光線比較暗;而且,導遊和博物館工作人員會事先提醒旅客不要開閃光燈拍照。既然如此,在希拉克總統壹行參觀之前,博物館就應該將“館內不許開強光燈拍照”的規定告知他們;當發現有記者違規開強光燈時,博物館方面應該理直氣壯地迅速加以制止。“小聲地對旁人說”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牢騷”,因為絕大多數外國朋友聽不懂中文。
可以想象,假如在漢陽陵地下博物館開強光燈拍照是國內普通旅客,博物館會毫不猶豫地喝令制止,甚至可能對違規拍攝者予以處罰。國外貴賓當然應該尊重,但在事關保護文物的原則性問題上不宜“網開壹面”。到博物館參觀訪問的國外貴賓還有許多,如果出於“尊重貴賓”的心理而任由他們違背制度,受損的只能是珍貴的文物,還有規則的嚴肅和公平。
開強光燈拍照的國外客人無疑都是文物熱愛者,相信他們壹定接受這樣的觀點:喝令參觀者愛護文物,是對文物和參觀者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