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我國歷史上“方城”有哪幾種說法?

在我國歷史上“方城”有哪幾種說法?

在我國歷史上,“方城”壹詞在楚國地理中多次出現。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壹種,認為方城是山。據《後漢書·郡國誌》記載:“南陽郡下:‘葉有長山,曰方城。’”又據《括地誌》記載:“方城,房州竹山縣東南四十壹裏。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山峻。山南有城,長十余裏,名為方城。即此山也。”

第二種,認為方城是壹個關塞。據《淮南子·地形篇》記載:“何謂九塞?曰:太汾、澠池、荊阮、方城、觳阪、井陘、令疵、句註、居庸。”

高誘作註說:“方城,楚北塞也,在南陽葉。”

第三種,則認為方城是座城。在《水經註·汝水》記載:“苦菜於山東之間。有小城名方城,東臨溪水。尋此城致號之由,當因山以表名也。”

在《水經註·溧水註》記載:“醴水又屈而東南流,逕葉縣故城北。昭公十五年,許遷於葉者也。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築列城於北方。以逼華夏,故號此城為萬城,或做方字。”

為此,根據古人留下的古籍資料,人們認為,“方城”原指方城山,後來,因為楚國在此地修建的城墻,並逐步擴大規模以後,人們便把這段城墻稱為“方城”。

因為這種城墻很長,而且與壹般城中的城墻有所不同,它不是周圍封閉的,所以稱為“長城”或“長垣”。又因為此段城墻是楚國始建的,為此,這座城墻後來又被稱為“楚長城”或者“楚方城”。

而這裏的“方城”稱謂,則應當是因旁邊的“方城山”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