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浮生六記》:眼前有景道不得,欲說還休已白頭

《浮生六記》:眼前有景道不得,欲說還休已白頭

《浮生六記》是清代蘇州人沈復所寫的壹本帶有自傳性質的散文。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癸未冬十壹月二十二日(1763年12月26日),卒年未知。

《浮生六記》全書六卷,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逍》。清人楊引傳偶然從冷攤上買到了殘缺不全的《浮生六記》,這部書才得以流傳至今。但已經散失了後兩卷,全書只剩下三分之二,而第五卷《中山記歷》、第六卷《養生記逍》有材料證明系偽托之作。即使如此,這後兩卷不計邏輯,讀起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自打上學來,學的第壹篇文言文就是沈復《浮生六記》中的節選:“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從此,便與那些拗口的“之乎者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七八年已過,再回頭看看,當時天真年幼的沈復已經停留在悠遠的記憶長河中,取而代之的,是飽經風霜,半世滄桑的沈三白,他透過泛黃薄紙矗立,良久方掩面喟嘆,拂袖而去。

個中滋味,只有書中才好體味。

壹、何其幸甚,蒙君不離

看完《閨房記樂》,腦海中久久橫亙的壹句話便是“何其幸甚”,何其幸甚,讓我遇見妳。

沈復與陳蕓,自幼相識,兩小無猜。蕓娘天真溫柔,美麗聰慧。更重要的是,她真心愛著沈復,為他藏粥,為他出痘齋戒,為他做“梅花盒”,為他熏茶煮水,平常的蔬菜壹經她的手,便有了奇妙的美味。不僅如此,她還精通刺繡,也能陪沈復品論詩書,常有妙思趣想,沈復與朋友的聚會,花費不多卻極有樂趣。

也許真是上蒼嫉妒,這對璧人竟不能壹路走到白頭。

後來蕓娘臨終之際,拉著沈復的手,氣息奄奄,字句之間的透出的深情,今日讀之仍使人落淚:“……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已此生無憾。”

而蕓娘回煞之日,沈復不顧友人勸阻,執意進入室內要再見蕓娘壹面。

沈復後來又說:“今則天各壹方,風流雲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當時夫婦二人因家事流離在外,蕓娘逝去當日,沈復回憶道:“當是時,孤燈壹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與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相較,不分伯仲,皆可謂用情之至。

黃粱壹夢,浮生未歇,何其幸甚,與君偕同。

二、山水怡情,雲煙過眼

《浮生六記》中開篇便寫道:“余生乾隆癸未冬十壹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東坡詩雲:‘事如春夢了無痕。’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沈復生於衣冠之家,臨近的滄浪亭是蘇州四大名園之壹,在蘇州現存園林中年代最久,為宋蘇舜欽所建。由此可見,沈復身上與生俱來的文人氣質、高雅情趣,言辭修養除了家庭教育外,與其生長環境不無關系。

具有瀟灑氣質的環境,也養育了沈復這樣瀟灑不羈的人:“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自作孽耳。余則非也,多情重諾,直爽不羈,轉因之為果。”

他素喜山水園林,又是畫家、詩人,在審美上自然有壹番情趣,不愛人人交口稱贊的名山大川,偏偏笑言:“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

從他筆下經過了蘇州、揚州、杭州、廣州、荊州,與漁家女對飲放歌、與擔者痛飲閑談、與工佃酣酒舞拳、與友人煮茗清談……

壹世恍惚而過,轉眼已是百年。

他生未蔔此生休。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機關參透,萬慮皆忘。嘆蕓娘已去,不能重溫當年太湖舊夢。

三、浮生壹場,大夢將休

後來者在《養生記逍》中模仿沈復的口吻寫道:“自蕓娘之逝,戚戚無歡。春朝秋夕,登山臨水,極目傷心,非悲則恨。”

我自知這壹生將到盡頭,可惜自與卿永訣,生年空老。

我在夢中看著,依稀記得妳那時口角含笑,說,俟妾鬢斑之後,雖不能遠遊五嶽,而近地之虎阜、靈巖,南至西湖,北至平山,盡可偕遊。

我壹直盼著那壹天,等啊,等啊……可惜流年不利,竟不能與卿執手終老。

我壹直看著,替妳看著,這世間無休無止,看著山間清晨薄暮,潺潺溪流。

想著妳說的“今世不能,以期來世”,我笑了笑,想著妳的笑靨,輕輕閉上眼睛。

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

參考書目:《浮生六記》中州古籍出版社

《浮生六記》北京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沒時間?太難懂?註釋太麻煩?沒關系,我來和妳壹起看!

行成於思毀於隨,歡迎說出妳的看法,帶來不壹樣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