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銀雀山墓出土失傳千年古籍,卻為何令專家興奮不起來?

銀雀山墓出土失傳千年古籍,卻為何令專家興奮不起來?

銀雀山漢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市區銀雀山西南麓,是全國規模較大的古代墓群之壹,以西漢墓葬為主,兼有戰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墓葬群。該墓葬群於1964年被發現,1972年至1986年先後發掘壹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漢前期墓葬。

銀雀山漢墓出土有竹簡、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錢幣等,以竹簡最為珍貴。考古人員在古墓群發現的大量竹簡,其中有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尤其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震驚海內外,《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

銀雀山漢墓群出土的這批珍貴竹簡為研究中國先秦和漢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文學、音訓、簡冊、歷法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文獻資料。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兵書有4000多部,而產生於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被世界公認為最出色的壹部,然而,它的作者是誰,學者們爭吵了壹千多年。漢墓中出土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解開了歷史上孫子和孫臏是否壹人、其兵書是壹部還是兩部的千古之謎。漢簡出土名揚四海,震驚中外,甚至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被列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壹”。

但銀雀山漢墓竹簡所載史實與傳世史籍有不同之處,如《史記·孫武吳起列傳》記載齊魏桂陵之役比較詳細,但根本未提及龐涓。至十三年之後馬陵之役,方謂龐涓自殺,魏惠王的太子申被俘。簡本《孫臏兵法·禽龐涓》謂孫臏擒龐涓於桂陵,與《史記》顯然矛盾。從已有材料來看,孫臏擒龐涓確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馬陵。

銀雀山還有緊挨旁邊的金雀山就是謎團組成。原來山體均呈紅色,舊時總稱赤石山,赤石山什麽時候才開滿金雀花和銀雀花?為什麽近在咫尺的兩座小山崗卻有兩種相近的植物開著不同顏色的花朵?金雀和銀雀花遍布大半個中國,為什麽臨沂唯獨在這兩座山崗上才能看到?是人為栽種,還是天然形成?

“金雀花”和“銀雀花”,除了顏色有區別(金雀花和銀雀花初開時都是黃色,但後期金雀花呈現紅色,而銀雀花則逐漸褪色成白色)外,形狀也有差異(金雀花和銀雀花從正面看都呈中軸線對稱形,金雀花在中軸線上有壹條凹陷槽線,而銀雀花則無),它們都像壹只只振翅飛翔的小雀。

發現的壹號墓和二號墓,墓主人到底姓啥名誰?他們是夫妻,還是相差百年素昧平生的陌路?壹號墓的主人為什麽要以兵法殉葬?二號墓主人為什麽要把《漢元光元年歷譜》竹簡帶進陰間?《漢元光元年歷譜》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年歷,所記的朔晦幹支,訂正了自宋《資治通鑒目錄》以來有關諸書的錯誤,難道他或者她和歷法有什麽瓜葛因由?

在那個時代考古發掘,出土的竹簡自然會受到損壞,據說損壞的數量很是可觀,這是時代造成的先天不良,不能怪罪在任何壹個人的頭上,但有壹個問題也隨之提出,既然損壞了那麽多竹簡,《孫子兵法》就僅僅只有短短的十三篇?

金雀山和銀雀山是巨大的漢墓群,他們的主人是誰?他們為後世留下了什麽?結合我們本地出土的眾多的漢畫像石,在漢代時,我們這裏該是怎樣的壹番勝景?

到底是誰第壹個發現了銀雀山漢墓中的竹簡?這個問題在竹簡問世的前30年就不是什麽謎,但隨著人們對竹簡漢墓的重視,特別是隨著壹些當事人的離去,原本清晰的歷史現場變得撲朔迷離。

而在壹號墓出土的兩個耳杯底部刻有隸書“司馬”二字,刻工較粗,據考古人員分析,應該為墓主人的姓氏,而非官銜。因為按照壹般習慣,不會把官銜隨意刻在器物上。但是從墓葬出土的大批兵書來看,可以肯定墓主人是壹位關心兵法或與軍事有關的人物。二號墓出土的陶罐肩部刻有“召氏十鬥”四個字,“召氏”或是墓主人姓氏,但從1951年湖南長沙西漢劉驕墓出土署有“楊主家般”四字漆盤的情況看來,也可能是贈送人的姓氏。

值得註意的是,這個墓葬距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書”,不算太遠,而這座墓的隨葬器物裏,竟這麽集中地保存下來了壹批先秦典籍,卻唯獨不見儒家經典殘簡斷片,難道這僅僅是壹個偶然的現象嗎?秦始皇所焚的究竟是些什麽書?這些竹簡,也可以從壹個側面說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