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方陵墓建築有哪些,求非洲,西歐,中東,南美,東南亞等等地方的陵墓建築介紹,急求啊~~謝謝誒各位~~

西方陵墓建築有哪些,求非洲,西歐,中東,南美,東南亞等等地方的陵墓建築介紹,急求啊~~謝謝誒各位~~

非洲

埃及金字塔:古埃及人埋葬國王和王後的陵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歷史從第三王朝延續到第十三王朝(前2686年-前2181),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鼎盛時期出現於法老胡夫以及其後的兩代君主卡夫拉和孟卡拉統治時期,他們都選擇了吉薩地區沙漠與綠洲的交界處建造他們的金字塔和其他附屬建築。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遊歷埃及時記下了最早關於金字塔的文字,近代關於金字塔的研究開始於拿破侖入侵埃及之後的進行的資料調查。

圖特卡蒙陵墓:埃及的帝王谷位於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中,古埃及新時期(首都設在底比斯以後)的大多數法老都埋葬在這圖特卡蒙陵墓裏。在1900年左右,幾乎所有帝王谷裏的陵墓都被發現了,考古學家和盜墓者在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仍然有成群的人在帝王谷裏轉悠,他們都是在尋找傳說中國王圖特卡蒙的陵墓。 圖特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壹個年輕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禦座上管理著龐大帝國。他的統治是短暫的,在18歲時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長的法老時代中,圖特卡蒙因為在位時間短而名不見經傳,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沒有事先修建的豪華金字塔陵墓。正因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長時間裏始終沒有被發現

西歐(歐洲不太興於建大陵墓,大部分葬於教堂下)

巴黎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

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 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裏夫婦和大仲馬等。至今,***有72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壹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聖天使城堡:哈德良之墓,是羅馬壹個塔狀的圓柱形建築,起初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和其家人的陵墓。138年哈德良死後的壹年後,他和妻子及其第壹個養子的骨灰被安置在這裏。之後的皇帝都葬在這裏,壹直到217年的卡拉卡拉。之後這裏被用作堡壘和城堡,現在是博物館。

中東

伊瑪目·侯賽因聖祠:伊瑪目·侯賽因聖祠位於伊拉克的卡爾巴拉,是當地最神聖的地方之壹,很多朝聖者都來這裏朝聖。聖祠的邊界墻被用花草裝飾的木門環繞,通過這些木門還可以到達65個更小的屋子。墓穴置於壹個籠狀的結構中,底部是金質的圓頂。

塞勒斯陵墓:塞勒斯皇帝是公元前六世紀波斯帝國的創始人和統治者。他的陵墓是波斯首都帕薩爾加德最重要的歷史遺跡。當亞歷山大摧毀波斯波利斯的時候,他曾經來到塞勒斯的陵墓,並命令他的壹個戰士進入陵墓。在陵墓裏發現了壹個金床、成套的飲水器、金棺材和壹些珍貴的用於裝飾的寶石。陵墓的碑文是這樣寫的:“路人,我是塞勒斯,我創立了波斯帝國,是亞洲的領袖。”。只可惜,這段碑文沒有存活到現代世界。

希爾萬沙陵墓:位於巴庫市中心,是希爾萬沙宮殿的壹部分,是阿塞拜疆建築中最大的歷史遺跡。陵墓呈長方形,頂部以六面塔裝飾。除了陵墓外,希爾萬沙宮殿內還有主要宮殿、小型石質亭子、清真寺等。

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墻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墻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壹架古代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制造,屬於世界七大奇觀之壹。 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據說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亞克西斯(Bryaxis)、李奧查理斯(Leochares)、史卡帕斯(Scopas)和提莫西亞斯(Timotheus)分別負責陵墓的壹邊。

東南亞(也不興建陵墓,很多葬於寺廟中)

大金塔:位於緬甸仰光的窣堵坡(佛塔)。其高度為98米,表面則鋪上了壹層金,再加上它是位於皇家圓林西的聖山Singuttara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 金碧輝煌的緬甸仰光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壹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征。緬甸人稱大金塔為“瑞大光塔”,“瑞”在緬語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稱,緬甸人把大金塔視為自己的驕傲。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壹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

婆羅浮屠:位於印度尼西亞,是座可追溯至9世紀,曾被火山灰掩埋了數百年的遺址,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而在黎明時分,在婆羅浮屠遺址中欣賞美麗的日出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純凈的體驗。

南美(由於考古資料欠缺,大量古跡損毀+ 南美土著印第安的古墓大多伴隨城市遺址發掘出來。所以沒有太著名的古墓,都是用城市遺址命名的)

瑪雅金字塔:是瑪雅文明的代表,足以與埃及人的金字塔媲美。瑪雅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有所不同,外型上,瑪雅金字塔是平頂,塔體呈方形,底大頂小,層層疊疊,塔頂的臺上還建有廟宇;功能上主要用以舉行各種宗教儀式,只有少量瑪雅金字塔具有陵墓的功能。

馬丘比丘遺址:略

古墓建築最興盛的地區為中國、印度、中東(包括北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