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公元557-641)是初唐時期的壹位書法家。從字面上看,他是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從陳、隋入唐,深得賞識和器重。歷任館學士、渤海郡公,官至皇太子更是重要,史稱“歐陽引多”。拓寬歷史,編纂《文藝匯萃》100卷。二王書法初學,後學秦漢篆隸、魏碑,皆優,書法獨步天下。楷書豪放嚴謹,法度嚴整。在國際上被稱為“歐式”、“更高效”。清代翁方綱《復初齋文集》點評:“千戶,守方圓之規者為上,故家多,程序百代。”楷書傳世的書法作品有九成宮禮泉碑文、花都寺永禪師塔明、禹貢公文彥博碑文、皇甫生日碑文、姚邊墓誌、文彥博碑文等。,而隸書碑文包括方的碑文和唐宗盛的觀點。書法理論有《筆談》、《三十六法》、《八法》。《舊唐書》189卷,《新唐書》198卷。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初唐書法家。蔔式是浙江余姚人。他是陳國的壹名官員,在隋朝擔任秘書郎。入唐後,被唐太宗率大軍為秦宮,後任秘書監,封永興郡,世稱“於永興”。文靜寡言,外表柔弱,意誌堅強。唐太宗說,虞世南有“德、忠、博、辭、文”五絕。他編纂了中國第壹種書《北唐書朝》,古籍160卷。他是書法第二王,和諧典雅,外柔內剛。最著名的書法作品是《孔廟碑》和《斷邪氣序》,行書墨跡是《汝南公主墓誌銘》(疑似宋抄本);書法理論有《書指書》、《管雪篇》和《筆木論》。明相木評書法雅詞:“南傳之智,含剛柔,思想深刻,其草書之風,神韻非凡,但力度略寬。”《舊唐書》七十二卷,《新唐書》壹百零二卷已流傳。
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初唐書法家。字登善,生於錢塘(今浙江杭州)。貞觀末年,他和孫昌戊己奉太宗之命輔佐。當高宗是河南公爵時,他被稱為“楚河南”。官至尚書吏部,尚書右仆射之。後來因為反對李智麗立武則天為皇後,被貶到甘州(今越南慶化省)任刺史,壹年後去世。書法家歐陽詢、智勇、二王與韓立對“禮碑”了解最多。此碑書法精美典雅,有細厚之贊。楚改隸書為楷書,使書法壹應俱全,清麗華麗,被譽為“青澀婉約,無敵於羅綺”。他還擅長鑒別二王原著,是當時的權威。流傳的書法作品有《易闕佛龕碑》、《孟大師碑》、《雁塔序》、《大字經》、《方碑》、《枯樹賦》、《太宗悼書》、《倪寬贊》、《清娛墓誌銘》等。梁青——梁的《書評》說他:“楚之書,虛、巧、薄、硬、明,是佳作。但是輕狂,不太冷靜,所以過去有過輕狂之後學習的討論。”流傳的舊唐書八十卷,新唐書壹百五十卷。
雪霽(公元649-713)是初唐時期的畫家、書法家。字四通,周浦汾陰(今陜西萬榮)人。他是魏徵的侄子景隆中,在趙文博物館學士,被尊為中書侍郎。他了解了機車的保養情況,與被世人稱為“薛少保”的伊贊公壹起被封為晉國公。後來因預言竇懷真謀殺玄宗,被判死刑入獄。於世南和褚遂良是褚遂良書法的得意門生。當時人們說“可以學楚而不失德”,可見他“熱衷於模仿”。《廣傳書後記》說他“承其血脈,而親楚。至於用筆纖巧,結明自成。”用筆修身正是宋徽宗的“瘦書”所遵循的。雪姬會畫人物,佛像,樹木石頭,花鳥,尤其是仙鶴。當時他在長安、洛陽、四川等地留下了很多畫作,他在畫面上創作的六只鶴也被別人模仿。直到五代黃泉出現之前,薛基的畫鶴壹直是公認的高超技藝,可惜作品沒有流傳下來。書法有《信行禪師碑》。
初唐四大家的書法有壹個* * *特點,就是楷書的風格是“秀氣細膩”,其中歐陽詢的楷書更為突出,貢獻最大,與顏真卿、劉公權、趙孟頫後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九成功》壹直被認為是學習楷書的典範。
“初唐四大家”是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琦。前三名,有的還被稱為“初唐三傑”。
歐陽詢,余士南,褚遂良,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