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zān huā
2 英文參考flower of fragrant plantain lily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玉簪花玉簪花為中藥名,出自《本草品匯精要》[1]。
3.1 玉簪花的別名白鶴仙、白鶴花、化骨蓮[1]。
3.2 來源
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花[1]。
3.3 性味甘、辛,涼,微毒[1]。
3.4 功能主治活血,利尿,解毒[1]。
1.治咽喉腫痛,咯血,崩漏,痛經,白帶,小便不通[1]。煎服:3~4.5g[1]。
2.解斑蝥毒[1]。搗爛,開水沖飲[1]。
3.治燒傷[1]。香油浸泡兩月,取油塗[1]。
3.5 化學成分花含揮發油[1]。
4 《*辭典》·玉簪花 4.1 出處《品匯精要》
4.2 拼音名Yù Zān Huā
4.3 玉簪花的別名內消花(《海上方》),玉簪(《春渚紀聞》),白鶴花(《品匯精要》),白鶴仙(《綱目》),白萼(《群芳譜》),白玉簪、小芭蕉(《分類草藥性》),金銷草(《上海常用中草藥》),化骨蓮(江西《草藥手冊》)。
4.4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花。
4.5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莖。葉根生,成叢;葉片卵形至心臟卵形,長15~25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急尖。綠色,有光澤,主脈明顯;葉柄長達20~30厘米。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40~65厘米,較葉長,頂端常有葉狀的苞片1枚;花白色,夜間開花,芳香,向上生長;花柄基部常有膜質卵形苞片;花被漏鬥狀,上部6裂,下部花被筒很長,喉部擴大;雄蕊6,與花被等長;雌蕊1,子房無柄,花柱線形,柱頭小。蒴果窄長,長4~5厘米。種子黑色,光澤,邊緣有翼,花期7~8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莖(玉簪花根)、葉(玉簪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4.6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地區。我國各地都有栽培。
4.7 性味甘,涼,有毒。
①《綱目拾遺》:"微毒。"
②《嶺南采藥錄》:"味甘,性涼。"
③《重慶草藥》:"甘微苦,性溫平。"
4.8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小便不通,瘡毒,燒傷。
①《綱目拾遺》:"治小便不通。"
②《分類草藥性》:"治遺精,吐血,氣腫,白帶,咽喉紅腫。"
③《嶺南采藥錄》:"潤肺,止咳血,又和水搗爛,飲之能解斑蝥毒。"
④《河北藥材》:"絕胎妊,散腫毒。"
⑤《重慶草藥》:"調氣,活血,補虛。治紅崩,白帶。"
4.9 玉簪花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錢。外用:搗敷。
4.10 附方①治咽喉腫痛:玉簪花壹錢,板藍根五錢,玄參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②治小便不通:壹玉簪花、蛇蛻各二錢,丁香壹錢。***為末,每服壹錢,酒調送下。(《醫學指南》玉龍散)二玉簪花壹錢,扁蓄四錢,車前草四錢,燈心草壹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4.11 玉簪花的臨床應用治療燒傷:取玉簪花1斤,用香油4斤浸泡2個月,取油備用。用時先清創,吸出水泡內容,後用消毒棉球蘸藥外塗,每1~2日1次。熱天暴露患處,冷天用浸藥的紗布包敷患處。治療1OO余例,壹般5分鐘左右止痛。Ⅰ°燒傷用藥1~2次可愈,Ⅱ、Ⅲ°燒傷須連續用藥5~10次。
4.12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