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金碧龍虎經簡介

金碧龍虎經簡介

《金龍虎經》,丹經之名,也稱中國古代文學《金龍虎經》等。,簡稱《龍虎經》或《金龍虎經》。相傳此書始於黃帝,是後世中外煉丹術的源頭。魏伯陽在撰寫《易經》時也參與了這部著作。宋代吳儀的《指叢》認為古文經典《金龍虎》並非始於黃帝,而是始於神農氏,並在後來的《丹學》中認為“百家之源由此”。五代肖鵬在《篇·童珍易》序中記載,魏伯陽“古文《龍虎經》,成績斐然,寫了三篇《易經》”。明代張雨初《仙全記》、《丹編序》也說:“所謂金液大丹,後來始於《金龍虎經》、《太上石壁之歌》。到了漢代魏伯陽,把《金碧經》寫成參契,便於用明丹來描述八卦的五行陰之說,詳細說明火藥消長的生化機制。而南宋朱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周易參同契》並不是根據中國古代的龍虎經寫成的,相反,“蓋是後人在魏伯陽傳中看到‘龍虎論經’這句話後寫成的”。《太玄道統道藏》載有《中國古代龍虎經註》(非作者所註)和宋代王導《中國古代龍虎經註》等。今經王明考證,此經文本與唐楊慎為《金丹金碧前事記》相同。這版《龍虎經》的基本內容與《周易參同契》相似,其中乾坤兩卦象征鼎,李侃兩卦象征藥,八卦衍生的六十四卦象征煉丹的溫度。王導註、周《中國古代龍虎經註註註* * *三卷,前有王導序,簽於十二年(1185)。註解是以“神通器”來證明其意義,以此來區分藥場的真偽和石與石的異同。經後附有兩張圖,即簇圍火圖和金火交生藥圖,幫助方士理解經意。強調真鉛真汞不是五金霜膏八石,而是日月精華歸神室化為丹。吳明《龍虎經註》將經文分為二十六章,在神通氣中的陰陽、五行、蔔筮發生變化的假設下,解釋原文,陳述內丹的目的。原書末尾有附錄《讀龍虎經》,是作者的讀書筆記。原書中部分文字摘抄,略作解讀。

任主編《參考: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