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遊仙窟的相關版本

遊仙窟的相關版本

最初的版本《遊仙窟》壹書大約是唐朝文人張鷟年輕時所作。然而書成後不久即流傳到了日本,據《舊唐書》:日本“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購其文”,此後,由於中國本土的文化氣候有所變化,經歷了宋、元、明、清,這本書就徹底在中國失傳了。 日本有《遊仙窟》的多種鈔本和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京都醍醐寺三寶院藏康永三年(1344)鈔本,後有日本古典保存會1926年影印本;

名古屋真福寺寶生院藏文和二年(1353)鈔本,後有日本貴重古籍刊行會1954年影印本;

江戶時代(1603—1868)初期無刊記刊本,後有日本和泉書院1983年影印本;

慶安五年(1652)刊本;

元祿三年(1690)刊本,稱《遊仙窟鈔》,分作五卷,有插圖。此本最為通行,後有多種翻刻本。 清朝末年,學者楊守敬從《經籍訪古誌》中將此書抄回中國本土,但未引起人們的關註。

“五四”運動後,魯迅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正式講到這篇作品,才引起了學界的註意。國人重新引進,先後出版了多種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1928年海寧陳氏慎初堂校印本,收入《古佚小說叢刊》;

1929年,章矛塵(廷謙,筆名川島)將魯迅收藏的《遊仙窟》刻本整理標點出來,由魯迅校閱並作序,交由北新書局公開出版,此書始成為中國學界議論的壹個熱點。後有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為“魯迅作序跋的著作專輯”之壹;

1931年神州國光社《唐人小說》本,汪辟疆校點。後有多種重排新印本;

1955年古典文學出版社社版,方詩銘校註;

2010年中華書局版,李時人、詹緒左校註。

諸本中以晚出的中華版《遊仙窟校註》為最佳;而章矛塵校點本在出版史上最為有名,因為此本有魯迅先生的序言,其校點中又包含了魯迅以及周作人的不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