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的意思是約束;限制;查
1.現代釋義
查:檢查。檢測。檢討。檢舉。檢校。檢修。檢索。檢察。註意約束(言行):檢點(註意約束言行,如“參加宴會時連吃帶拿,太不檢點了”;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檢查壹遍”)。失檢。古代官名,掌修國史,位次編修。
形聲。從木,僉(qiān)聲。本義:書匣上的標簽)檢,書署也。——《說文》。按,今字作簽。輒皂囊施檢。——《後漢書·公孫瓚傳》又如:檢封(緘封,封藏);檢素(封好的信,書信)法式,法度,檢,法度也。——《蒼頡篇》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文心雕龍·物色》
又如:檢式(法式;制度);檢押(也作“檢柙”,“檢狎”。規矩,法度;或匡正)品行;節操 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三國誌》
德亡首褒不檢。——《漢書·王莽傳》。註:“局之。”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司徒空《退棲》又如:檢束(整頓好行裝);檢勑(檢點,整飭);檢邪(制止邪氣);檢勒(檢點約束);檢局(約束,節制)
考查,察驗,驃騎執法以檢下。——《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傳》。註:“猶察也。”又如:檢還(查點清楚後歸還);抄檢(搜查,查抄);檢屍(驗屍);檢視(檢查,料理);檢詳(審查考核)揀選,挑出。如:檢舉(選拔;舉薦)翻閱,查閱。如:檢卷(檢閱文書案卷);檢書(翻閱書籍);檢量(查閱斟酌)
2.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奄切,兼上聲。《說文》書署也。《徐曰》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塡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周禮·地官·司市註》璽節印章,如今鬥檢封。
又玉檢,以玉為檢也。《前漢·武帝紀封禪註》金泥玉檢。又書袠之簽曰檢。《後漢·公孫瓚傳》皁囊施檢。《類篇》俗謂之燕尾,又謂之排。又檢制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又《爾雅·釋詁》檢,同也。《郭註》模範同等。又檢式也。《淮南子·主術訓》人主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
又櫽栝謂之檢。《揚子·法言》蠢迪檢押。又檢點,官名。《宋史·太祖紀》為都檢點。又《韻會》俗謂文書藳曰檢子。又姓也。《姓苑》漢句章尉檢其明,避諱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