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谷雨為什麽要吃香椿

谷雨為什麽要吃香椿

谷雨人們可能會想起二十四節氣,在谷雨時節,會有很多時令的蔬菜可供使用,其中就有香椿、韭菜等。那麽谷雨為什麽吃香椿呢?下面是我分享的谷雨為什麽要吃香椿,歡迎大家閱讀。

谷雨節氣為什麽吃香椿

香椿也叫椿芽、香椿頭,民間有句農諺叫“三月八,吃椿芽兒”,是指農歷三月,谷雨節氣前後剛好是香椿上市佳季,與京城那句老話“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是壹個道理。並且椿芽營養豐富、兼具食療作用。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不僅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的功效,還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非常適合在暮春前後食用。

香椿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先秦古籍《山海經》中便有“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的記載,其櫄木即為香椿;《莊子·逍遙遊》中也記載著“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秋”。中國不僅是世界上唯壹以香椿嫩芽葉作為食物的國家,而且“食椿”還具有著悠長歷史。蘇武在《春菜》中就曾寫道,“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相傳早在漢代,民間的食椿習慣就已遍布大江南北,到後世的唐、宋及明清時期,更有很多地方產出的香椿成為了宮中貢品,不難想象,香椿在古時候就深受民間百姓和皇親貴胄的'喜愛。

香椿最初栽培的目的是為采摘嫩芽作蔬菜食用。北宋魏國公蘇頌所著的《本草圖經》中就有食用香椿芽的相關記載,“椿木實而葉香,可啖”。蘇軾也曾經盛贊。到了明代,散文家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稱,“元旦進椿芽、黃瓜,壹芽壹瓜,幾半千錢”;博物學家謝肇淛在《五雜俎》中記道,“燕齊人采椿芽食之以當蔬”;朱橚的植物圖譜《救荒本草》中記載著香椿“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而清朝的文學家和美食家袁枚也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香椿頭拌豆腐的吃法,稱其“到處有之,嗜者尤眾。”

除普通的食用價值外,香椿的藥用價值也不可小覷。相傳壹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本草》最早記錄了香椿的藥用價值,稱其“主治癥疥,風疸”。明代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再次明確指出了“香椿葉苦、溫煮水洗瘡疥風疽,消風去毒”的保健醫藥功效。

不過,食用香椿也要適當、適量。唐代孟詵所撰的中醫典籍《食療本草》就指出“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從現代視角來說,香椿本身含有壹定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因此食用香椿還是在谷雨前香椿最鮮嫩的時候為最佳,並且下廚時應當在沸水中焯上壹分鐘,減少其中的亞硝酸鹽成分。

香椿的寓意長壽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香椿不僅是備受喜愛的食材,也同樣具有著文化意義。例如,古代香椿樹常常被視為長壽的象征。這壹文化典故正是源於莊子《逍遙遊》中那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意為上古時代的大椿樹以人間八千年當做自己的壹年,可見壽命之長久。於是後人便常常用帶“椿”的詞語來形容福壽綿延,如以“千椿”形容千歲,又如以“椿壽”作為對長輩的祝壽,以盼望長輩像椿樹壹樣長生不老。

古人也喜歡直接用“椿”來比喻父親或其他長輩,將已過耄耋之年的父親稱為“椿庭”。這壹說法與《論語》有關,相傳孔子的兒子孔鯉因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便在路過庭院時快步走過,即“趨庭而過”,於是,後人就把“椿”與“庭”結合了起來,稱父親為“椿庭”。而古人又喜歡將母親形容為“萱草”,於是便有了“椿”與“萱”的結合,如“椿萱並茂”常是用來形容父母健在、健康長壽。

谷雨吃什麽傳統食物東西

1、食香椿

俗語說:“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谷雨前後,正是吃香椿的好時候,尤其是北方地區,谷雨吃香椿,是時下最時令的金貴菜肴。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壹年之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嘗得到這口“春味”!而且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2、喝谷雨茶

民間諺雲“谷雨谷雨,采茶對雨”,谷雨是采茶的時節。谷雨前采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習。谷雨茶溫涼,因為谷雨生長在溫和的春季,春季溫度也適中,所以谷雨茶都有溫良去火的功效特點,可以用作茶療。

3、吃香菜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前後15天及清明的最後3天中,脾處於旺盛時期。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利尿通便,並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於感冒、消化不良等。春季吃香菜能發散寒氣,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時候最適合。

4、烏米飯

每年谷雨時節,肇興侗寨有“吃烏米、打花臉、播稻種”習俗。在谷雨這天,男女青年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青年男子都會到姑娘家扔竹簍,討要烏米飯,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覺得有面子,它是當地農耕文化與婚戀習俗的雙重寓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