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如下:
菊和蘭、梅、竹壹起以其各自獨具特色的花、姿、色、韻,被稱為花中“四君子”。菊花姿色俱佳,在北京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元、明時期民間養化就以菊花為主,而北京傳統藝菊的水平也很高,並且傲霜淩寒不雕,具有北京人的性格,因此北京把菊花選定為市花。在我國同樣把菊花選定為市花的城市還有太原、南通、蕪湖、開封、湘潭、中山、德州等城市。
菊花(學名: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在古代寫作“鞠”,菊花身資為低頭鞠躬式,在古代食其米,把米“鞠”起來,花朵十分緊湊,因此叫菊花。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之壹,賞菊歷史悠久,名稱多多。古代賞菊是從菊花的實用性開始的,中國古書記載菊花的“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所以高人隱士籬落畦圃之間,不可壹日無此花也”。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有“利五脈,調四肢,治頭目風熱,腦骨疼痛,養目血,去翳膜,主肝氣不足”的功效。菊花因有延年益壽的藥用功能,因得名壽客、傅延年;因菊花在農歷九月開放,又名九華、九花、秋菊;因菊花美麗而名的女莖、帝女花;古代菊花品種單壹,只開黃花,因此又稱為“黃花”、“金蕊”。
菊花原產於我國,中國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較多的野生菊花。中國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古籍《禮記》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花”的記載。漢代以將菊花作為藥用植物栽培,晉魏時期已大量栽培,以後逐步發展為觀賞花卉。宋代是菊花發展的鼎盛時期,宋代劉蒙泉所著的《菊譜》收有菊花品種163個,這是我國最早的菊花專著。明代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收錄菊花品種270多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在公元386年中國菊花由朝鮮傳入日本,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日本栽培的菊花已成為四季常開,品種繁多的花卉。17世紀末葉,荷蘭人來我國經商,將菊花帶回歐洲。十八世紀中葉,法國商人又從我國搜集許多優良品種,引種到了法國。十九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福均,將我國和日本優良菊種進行雜交,在英國廣泛傳播。後來又從英國傳入美洲。現在菊花以遍布全球,成為了全世界人民所喜愛的名花,為古今中外花卉的奇觀。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們通過人工栽培、雜交育種和自然變異,菊花從原始的黃色小菊演進為今天這樣五彩繽紛的著名花卉。明末時菊花譜記載品種有14種,清朝時增至24個品種,民國時根據花瓣形狀把菊花分為10大類。目前植物分類學記載全世界有菊科植物920屬,19000種,我國約有164屬,1950種。有中國目前擁有3000多個菊花品種,在園藝上從其花色上分有黃、白、紫、綠等色,並有雙色種;從花形上分有單瓣、復瓣、扁球、球形、外翻、龍爪、毛刺、松針等形;從栽培方式上分有立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花壇菊、嫁接菊;從花期上分有春、夏、秋、冬、四季菊等。據《本草綱目》記載:“菊之品凡百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厚薄尖凸之異,其花有千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間色深淺、大小有別,其味有甘甜之別,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菊花品種繁多,那麽栽培菊花如何選擇菊花品種呢?曾有人總結出選擇菊花的四字訣:光、生、奇、品等四字,大意是:“光”意為花要嘩然鮮艷自開至落色不變色,“生”意為枝莖挺秀始終不垂,“奇” 意為花瓣色澤風采矯然出眾,“品”意為標新立異的風格自有壹種天然的神韻。
菊花千姿百態的花朵,傲霜鬥雪、獨立寒秋、不畏嚴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愛。歷代都有賞菊活動,南宋時期每年在宮廷中舉行菊花賽會,晚上點燃菊花燈。宋代民間花市就有“紮菊”,在壹年壹度的菊花會上,展覽名菊、飲酒賞菊、寫詩頌菊。
三國時期,司馬昭重要謀士鐘會贊菊有五種美德:“園花高懸,誰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植晚發,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貞質也。杯中體輕,神仙食也。”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著《離騷》中有“朝有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象征堅貞不屈的意誌和堅定頑強的鬥爭精神。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著名詠菊詩《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鏡,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的大意是,在居住人多的地方卻無車馬的聲音,心靜就意識不到周圍喧鬧氣氛的幹擾,采菊東籬,悠然自得,偶爾擡頭望去,南山遙遙在目,斜陽給峰戀灑上壹層淡黃的顏色,飛鳥結群成隊歸巢,這種自然意趣,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詩人借此忘情於世事。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菊花》詩: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此詩大意是說,宅院周圍遍植菊花,濃香隨風飄滿家舍,似愛菊的陶淵明家。籬笆邊的菊花在夕陽照耀下,金輝耀眼,不是偏菊花,因為菊花不畏嚴寒,迎風傲雪。菊花在壹年當中開花最晚,菊花開過大自然中已無鮮花開放。
毛澤東主席在1929年10月寫有《采桑子·重陽》詞: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詩中“黃花”即菊花。此詩贊頌了秋天重陽節之菊花勝過春天的風光。毛澤東喜愛菊花,他在中南海豐澤園將東廂房辟為書屋,取名“菊香書屋”。
說起菊花,在北京不能不提“潔園”。從30年代至60年代初,北京市新街口北大街路西有壹處面積約6畝的藝菊園圃,稱為“潔園”在這不大的菊花園中,山、亭、樹、花布置典雅,相應成趣。這裏在解放後至1956年這裏菊花品種近100種,1700多盆,突出品種有“主帥紅旗”、“和平堡壘”、“綠朝雲”、“多寶塔”、“雪點冰峰”等。特別是各色懸崖菊是這裏獨有的菊花品種,標本菊有高過屋檐,花朵直徑達30厘米以上者,還有不少並蒂菊。這裏多姿多彩的菊花世界吸引廣大群眾前來觀賞。1951年12月31日,毛澤東首次來園賞菊後說:“菊展成績很好,規模尚可擴大,以滿足首都各界人士的愛好和觀賞。”並詢問是否有困難需要政府解決?後來政府幫助解決了擴建和雇工問題,為此園主人滿懷感激之情寫詩壹首:
“萬裏長征督九戎,堂堂領袖曠世功。
遊園雅興看花晚,救世奇勛比嶽松。
北陸風高歌白雪,東方日出溥天紅。
車書混壹從今始,遠景昌明想望中。
此詩呈寄毛澤東主席,主席收到後曾親筆回信表示感謝。1952年11月24日,毛澤東第二次來園賞菊。
1955年11月20日,周恩來總理偕夫人鄧穎超前來觀菊,親筆題詞“推陳出新,百花齊放”。朱德委員長1949年至1961年幾乎年年來賞菊,在1955年10月26日觀菊時曾寫詩壹首:
“奇花獨立樹枝頭,玉骨冰肌眼底收。
切盼和平同處日,願將菊酒解前仇。”
1961年為紀念潔園養菊三十周年,朱德委員長10月3日親臨觀菊,贈主人秋蘭兩盆,並寫楷書詩幅:
“劉老潔園助國光,卅年種菊永留香。
精研善養奇葩好,成就啟新世澤長。
全力栽培傳後代,不辭辛苦為人忙。
京城老少來欣賞,敬贈幽蘭配北堂。
相繼來園賞菊的還有董必武、謝覺哉、鄧小平、宋慶齡、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知名人士,在簽名薄上可查的就有70多人。還有國際友人胡誌明,日本前首相片山哲,當時世界和平理事會常任理事兼書記布倫姆夫人。
1960年,潔園主人將該園全部土地、菊花、工具等無償捐獻給國家,市園林局即將所有捐贈交北海公園管理,養菊工人轉為國家工人。此後北海經常舉辦菊花展覽,到2003年11月在北海公園連續舉辦了第二十四屆北京市市花——菊花展覽,展出壹萬多盆,近五百個品種。
歷屆菊花展中,1964年在北海公園舉辦的北京市菊花展覽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壹次。郭沫若同誌專門為這次菊展題詞:“菊花是集體的花,請以集體主義精神來欣賞吧。”整個展覽分為瓊島區、東岸區和西岸區。展出品種有1700多個,當時展出的大立菊直徑達2米,長達3米多的懸崖菊,矗立丈余的塔菊,還有壹株開數十種不同姿色花朵的十樣錦。
郵票有“國家的名片”之譽,在包羅萬象的中國郵票設計圖案中,花卉圖案郵票成為中國郵票藝術中壹束絢麗奪目的小花。菊花為中國傳統名花,在中國郵票設計是少不了的。1960年12月10日,我國郵電部發行壹套“菊花”特種郵票,郵票誌號“特44”,全套***18枚,至1961年出齊。這套郵票生動地映襯著壹枝枝怒放的菊花,洋溢出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