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散文家、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壹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1、第壹時期,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淵明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
2、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他20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41歲。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壹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
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裏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3、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
他的四言詩並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壹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誌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壹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
擴展資料:
壹、文學成就:
陶淵明傳世作品***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1、卷之壹 詩四言:
《停雲(並序)》《時運(並序)》《榮木(並序)》《贈長沙公(並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並序)》《勸農》《命子》《歸鳥》。
2、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九日閑居(並序)》《歸園田居五首》《遊斜川》《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遊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並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於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並序)》《贈羊長史(並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3、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還舊居》;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4、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擬挽歌辭三首》。
5、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
6、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並序)》。
7、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二、軼事典故
1、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2、無弦琴
陶淵明有壹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壹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壹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壹會,陶淵明望見壹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壹番,大醉而歸。
4、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壹起喝酒。陶淵明若先於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妳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百度百科-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