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

她們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向往、敬仰這些女子,真正揭示了壹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字昭姬(因避諱司馬昭改為文姬),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壹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3、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壹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壹帶,在淒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4、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州區)人, 唐代女詩人、政治家,有巾幗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擴展資料

關於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選與順序,流行三種說法:壹是蔡文姬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者班昭;二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三是還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評選才女,那就應著眼於“才氣”。傳統文化意象裏,說壹個人有才,無非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藝),如果考慮到班昭的情況,那就再加壹個標準----歷史。

關於李清照,大致是才華最全面的壹位,幾乎無所不通。宋以後歷代均有學者高度評價其絕倫,如宋代王灼說她“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壹”;元代楊維禎說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壹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明代楊慎說她“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班昭的成就,凸顯在治史上,曾獨立完成《漢書》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誌《天文誌》,作為女性,這個成就堪為震古爍今。另外,她也善於賦頌,有《東征賦》、《女誡》等作品傳世。

蔡文姬似乎也是個熱門人選,傳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憤詩》等,宋代所刻的《淳化閣帖》收錄有她的書法作品,另外,史料裏還說她“通音律”,也會治史。然說到對後世之影響深遠,則不及上面兩位。

卓文君那句最著名的“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且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為蜀中四大才女之壹。

上官婉兒以壹介女流,影響壹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壹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誌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