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獬豸是個什麽東西

獬豸是個什麽東西

獬豸 [ xiè zhì ]?

也作獬?(zhì)。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異獸,能用角頂理虧的人。

詳細釋義

1、傳說中的異獸。壹角,能辨曲直,見人相鬥,則以角觸邪惡無理者。古人視為祥物。

漢 楊孚 《異物誌》:“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壹角,性忠,見人鬭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註引 張揖 曰:“獬豸,似鹿而壹角。人君刑罰得中,則生於朝廷,主觸不直者。”

《宋書·符瑞誌中》:“獬豸知曲直,獄訟平則至。”《金史·五行誌》:“ 太原 進獬豸及瑞麥。”《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則觸。”

2、指古代禦史大夫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羅隱 《廣陵春日憶池陽有寄》詩:“別後故人冠獬豸,病來知己賞鷦鷯。” 元 薩都剌 《送張都臺還京》詩:“憶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動鑾輿。”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故友周文夏侍禦歿填此詞》詞:“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記十載,霜飛獬豸,風生臺閣。”

3、指代禦史等官。

唐 杜甫 《送盧侍禦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詩:“墓待龍驤詔,臺迎獬豸威。”

擴展資料

神獸寓意

法律象征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fǎ”,而“廌zhài”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壹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fǎ”到“法”,“廌 zhaì”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壹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征,獬豸壹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壹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禦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臯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壹直延續下來。至清代,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壹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征。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