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二年(683年)陳元光上奉《請建州縣表》奏請在泉潮間增置壹州,並於垂拱二年(686年)獲準於雲霄漳江之畔建立漳州郡治,設治所於今雲霄西林,下設漳浦、懷恩兩縣,並進為中郎將、右鷹揚衛率府懷化大將軍,輕車大都尉兼朝散大夫,持節漳州諸軍事,守漳州刺史,贊治尹,營田長、春宮使者。景雲二年(711年)農歷十壹月五日,粵東流寇雷萬興、苗自成之子糾集的殘部潛至嶽山,陳元光在出巡途中聞警,率領騎兵迎戰,因援兵未至,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將領藍奉高刺歿,享年五十五歲。百姓聞訊,如喪考妣,相與制服哭之,追思之甚,更捏像而祀之。權葬於雲霄之大峙原,貞元二年(786年),因州治遷至龍溪,為祭祀之便,移葬於今浦南鎮石鼓山。
陳元光將軍入閩開漳四十余年,偃武修文,施行惠政;勸農務本,通商惠工,興修水利,屯墾安民;興庠序,施教化,移風俗,育人才,傳播中原文化和農耕技術。就任漳州刺史後,即向朝廷表薦部屬中的馬仁等優秀人才擔任州府官吏,社會迅速恢復穩定,以知人善任,深得部屬擁戴。陳元光治理漳州二十五載,實現了“北距泉興,南逾潮、惠,西抵汀贛,東接諸嶼,方數千裏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的安定局面,唐先天元年武則天賜其“忠毅文惠”謚號,以智勇雙全、知人善任享譽閩粵,使泉潮間“幾疑非人所居”之域告別炎荒,走向文明。在戌閩期間,還著有《玉鈐集》、《兵法射決》、《龍湖集》三書,傳世的有《請建州縣表》、《漳州刺史謝表》、《舉薦部曲人才表》三文及詩作五十四首,詩作有七首選入《全唐詩》、《全唐詩外篇》和《全唐詩補遺》等文集,《請建州縣表》與《漳州刺史謝表》載入《欽定全唐文》。
陳元光將軍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壹位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也是華夏文明開發歷史上偉大的開拓者,其後昆亦能克紹箕裘,祖孫六代前仆後繼,獻身閩粵,勵精圖治,歷壹百五十余載,可謂世系蟬聯,領袖壹方,滿門忠烈,遺愛萬民,歷代屢有封贈。唐追封他為豹韜衛鎮軍大將軍兼光祿大夫、中書左丞臨漳侯,謚忠毅文惠,潁川侯;宋追封開漳主聖王,加謚忠毅文惠王、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追封昭烈侯、威惠開漳主聖王;清追封高封祀典開漳聖王。
陳元光所創建的開漳文化暨開漳創業精神,世代相傳,影響深遠,成為開漳後裔寶貴的精神財富。壹千三百年來,隨著開漳將士後裔之繁衍與遷徙,身居閩、臺、粵、浙及東南亞與歐美等地的五千多萬河洛兒郎,慎終追遠,繼往開來,報效家國,告慰先賢。並在海內外建廟宇數百座,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至今香火不替———史銘其功,民頌其德,歲月悠悠,豐碑長存,聖王英名將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