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有哪些比較“詭異”的出土文物?

中國有哪些比較“詭異”的出土文物?

1957年,在陜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了壹件戰國時期匈奴貴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壹件非常詭異的文物,這個文物就是:鹿形金怪獸。鹿形金怪獸是壹個用純黃金打造的動物圖案,這個動物長著老鷹的嘴巴和野獸的身體,頭上有壹雙很長的角,像鹿角壹樣,鹿角的總長度差不多與它的身體總長度壹樣長,這個動物有四只腳,站在壹個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托座中間高四周低,四個花瓣上各有三個小圓孔。

鹿形金怪獸這是壹種從未出現過的奇異動物,動物的眼珠向外凸出,耳朵向上豎直,頭上的兩只角向身體後面內彎,呈倒八字形,頭上的角還分出四個叉,每個叉端頂部各有壹個此動物縮小版的頭像,這個動物呈現壹種向前搏鬥含蓄待發的狀態,低頭挺胸,四肢直立,尾巴豎直成壹個圓圈,尾巴根端也有壹個此動物縮小版的頭像。而且從這個鹿形金怪獸的制作工藝上來看,顯得非常精良,動物表面的紋理雕刻得清晰可見,鹿形金怪獸的角與身體部位、身體與托座部分都采用了高超的焊接工藝,如果這真是匈奴人生產的,那足以說明戰國時期匈奴的煉金水平之高,雕刻工藝之精良!

匈奴人這究竟是什麽動物?為何會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匈奴貴族墓地中呢?根據史記的說法,匈奴人是在夏朝最後壹任君主夏桀的兒子,名字叫淳維,夏朝滅亡後,壹部分夏人向逃入茫茫草原,之後壹直在北方生活,逐漸形成匈奴族,早期的匈奴只是草原上的壹支遊牧民族,他們的馬、羊、牛非常多,同時草原上還有狼、 鷹等猛獸。從圖騰上來說,匈奴的第壹個圖騰是龍,因為匈奴與華夏族同根同源,夏朝的圖騰就是龍,所以匈奴最早的圖騰與華夏壹樣是龍,後來匈奴的圖騰逐漸變成了狼,因為狼是草原上最重要的壹種動物,維持了草原上的生態平衡,也成為匈奴人崇拜的圖騰。

草原雕按道理來說,像鹿形金怪獸這樣的動物是不可能會出現在匈奴的,人類社會對動物的認知,壹半來自神話與崇拜,比如圖騰,另壹半來自自然界的認識,比如狼,如果匈奴人沒有見過這種鹿形金怪獸的話,他們怎麽能雕刻出這樣的動物,難道全憑想像啊?就算是想像,為什麽會想成這樣的?第壹眼看這個鹿形金怪獸,其中元素最多的就是它的頭和嘴巴,這種樣子很像草原上最常見的草原雕,草原雕的嘴巴也是呈倒鉤狀,是壹種猛禽,善於捕食草原上的小動物,而鹿形金怪獸全身上下有10個壹模壹樣的頭和嘴巴分布在全身,因此鹿形金怪獸的元素中壹定有雕的雛形。

草原鹿第二眼看這個鹿形金怪獸,就被它頭上那壹雙巨大的鹿角所吸引,事實上匈奴人生活的草原上也是有鹿的,草原鹿的角也是很長,很像鹿形金怪獸身上的那壹對大長角,因此鹿形金怪獸的元素中也有鹿的雛形。前面說過了,這種未曾在現實中出現過的動物,要麽是來自匈奴人的想像,要麽是來自匈奴人生活的世界,但這麽奇怪的動物在自然界應該是不存在的,因此鹿形金怪獸多半是匈奴想出來的怪獸,把草原雕和草原鹿的樣子混合在壹起,組成了鹿形金怪獸,然後再雕刻並制造了出來,因為非常貴重和讓人喜歡,所以成為生前主人的陪葬品,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鹿形金怪獸。

山海經蠱雕另外在壹本古籍《山海經》記載了壹種叫“蠱雕”的怪獸和鹿形金怪獸的樣子非常像:《山海經》南次二經:又東五百裏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山海經》所說的蠱雕是壹種生活在水中的野獸,這種野獸的形狀很像雕,但頭上有角,同時蠱雕的叫聲像小孩子的聲音,而且還吃人。尤其是頭上長角的雕,那不就是和鹿形金怪獸壹樣的,但是匈奴生活的地方不可能會有生活在水中的雕或者鹿,這些動物可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生活習性又對不上,山海經中的蠱雕到底是什麽動物,現在也還說不準,有可能是想像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已經滅亡的動物。

鹿形金怪獸還有壹種可能就是匈奴人制造鹿形金怪獸的工匠有可能是華夏人,然後這個看過《山海經》,《山海經》最早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與鹿形金怪獸存在的時期差不多,所以工匠結合《山海經》與草原上的生物,想像出了這麽個鹿形金怪獸,把他雕刻出來作出吉祥物或者裝飾物,最後成為陪葬品流傳至今。鹿形金怪獸這個來自於匈奴貴族的陪葬品,他應該是當時貴族的壹種裝飾品,這種造型奇特用黃金打造的物件也代表了其主人高貴的身份,這是壹件裝飾品,也有可能是壹種崇拜物,顯示了匈奴人的祖先對大自然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