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高中文言文解析pdf

高中文言文解析pdf

1. 高考文言文語法詳解

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壹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誌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編輯本段]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

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余。

⑤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2.“為”“為……所”表被動。

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編輯本段]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

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

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

3.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5.介賓短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介賓短語多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但在文言文中,卻常置於謂語之後作補語。例如: ①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③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鴻門宴》) ④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編輯本段]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也作蒙後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如:“壹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

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