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nuè
2 概述陰瘧為病證名,有兩個義項:1.三陰瘧;2.在裏、在陰、在臟之瘧。
3 三陰瘧·陰瘧陰瘧為病證名[1]。是指三陰瘧[1]。《類證治裁·陰瘧》:“瘧邪伏於募原,淺者客三陽經,深者入三陰經……以伏邪深入三陰,故名陰瘧也。”《類證治裁·陰瘧》:“三陰瘧多發在處暑後,冬至前。”
4 在裏、在陰、在臟之瘧·陰瘧陰瘧泛指在裏、在陰、在臟之瘧[1]。見《醫學入門·瘧》。陰瘧與陽瘧相對。陽瘧泛指在表、在陽、在氣、在腑之瘧[2]。
《醫學入門·瘧》:“瘧疾先要陰陽定。陽為外感邪氣,其間陽為風暑,有汗;陰為寒濕,無汗。陰為內傷正氣虛,其間陽為氣虛,陰為血虛。陽為升,發在春夏;陰為降,發在秋冬。陽為腑,邪淺與榮衛並行,壹日壹發;陰為臟,邪深橫連募原,不能與正氣並行,故間日蓄積乃發,或三四日壹發,久則必有瘧母。陽為日發,邪淺,榮衛晝行背與脊故也;陰為夜發,邪深,榮衛夜行胸與腹故也。又有二日連發住壹日者,及日夜各壹發者,乃氣血俱受病也。陽為子時至巳,陰為午時至亥,如發寅卯而退於申未,或發未申而退於子醜,皆謂之陰陽不分,須隨癥用藥,趲卑或移時分定陰陽,然後陽瘧截住,陰瘧升散。”
5 關於瘧疾
瘧疾(malaria[3][4])為病名[5][6]。見《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內經》稱瘧、痎瘧;《金匱要略方論》稱瘧病[6]。俗稱打擺子[5]。瘧疾是指感染瘧原蟲、瘴毒或風寒暑濕之氣,以往來寒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反復發作,日久脅下有痞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3][7]。多發於夏秋季節[7]。發作時,寒熱往來的稱“正瘧”;但寒不熱的稱“牝瘧”;但熱不寒的稱“癉瘧”;熱多寒少的稱“溫瘧”;發於嶺南寒熱不清的稱“瘴瘧”;久瘧不愈脅下有痞塊的稱“瘧母”[8]。
瘧疾的治療除服用辨證用藥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並可用針刺及穴位敷貼等[6][9]。針灸治療間日瘧,不僅能控制癥狀,而且能使瘧原蟲檢查轉陰。但惡性瘧疾病情危重者,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現代醫學的瘧疾多屬本病正瘧範疇,有時也似溫瘧[8]。
詳見瘧疾條。
6 瘧疾分類因體質強弱有別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點、表現證候不同,大致分類如下[6][9]。
1.按臨床證候分類有風瘧、暑瘧、濕瘧、痰瘧、食瘧、寒瘧、溫瘧、風熱瘧等[6][9]。
2.按發病時間分類,有間日瘧、三日瘧、正瘧、子母瘧、夜瘧、鬼瘧、暴瘧、遊瘧、老瘧、久瘧、陰瘧、陽瘧等[6][9]。
3.按誘發因素及流行特點分類,有勞瘧、虛瘧、瘴瘧、疫瘧等[6][9]。
4.以臟腑、經絡分類有五臟瘧、三陽經瘧、三陰瘧等[6][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