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畢摩?
畢摩簡介彜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因其宗教祭祀的組織者、主持者是畢摩,俗稱“畢摩教”。“畢摩”是彜族音譯,有祭司、經師、教師之意,漢文古籍中有“鬼主”、“奚婆”、“希波”、“ 覡爸”、“耆老”、“鬼師”、“布幕”等稱呼。因方言和意譯不同,各地稱呼不壹。他們掌握古彜書,擁有並通曉彜書經文“畢摩經”,識民間風俗掌故。民間壹般認為,畢摩精通古今,能言善辯,知識高人壹籌,是人神兩界的溝通者。他們除主持宗教活動外,還教授彜文、撰述與翻譯彜經。彜族認為畢摩是天神派來的祭司,各種祭祀皆由其主持。畢摩傳世彜族畢摩壹般是男性,在傳說中也有過女性畢摩。多是世承家學,少數為拜師學業,壹般為幼時拜師,稱“畢日”,也有成年後到畢摩家中住學的。住學者須繳學費,壹般學3到5年才得出師自立。每個受傳者必須勤學苦練方能傳承上輩畢摩的知識。家族世承的畢摩在彜族人們的心目中,其能力要比無家傳的畢摩高明,如安靈、送靈等重大的祭祖儀式須由家傳的畢摩來主持。畢摩壹般不脫產,但為人做法事時要收取壹定的報酬。畢摩主要職責畢摩在彜族傳統社會的主要職責可分為四類:壹是主持祭祀;二是占卡;三是采藥治病;四為主持盟誓和神明裁判。畢摩誦經文畢摩主持的祭祀有作齋、作祭、作百解和節期祭祀等。作齋是彜族同宗***支所舉行的祭祖大典。作祭是給死者指示靈魂歸屬的典禮。作百解是人們遇到疾病或災禍,以為是鬼神作祟,於是通過壹定的祭祀活動,以求解除禍祟。節期祭祀,如在火把節期間,各家延請畢摩至田間祭谷神,祈求豐年;在彜族年,則請畢摩主持儀式,獻祭家神,法災祈福。占蔔也是畢摩的壹項主要職責。彜人凡遇戰爭、械鬥、狩獵、播種、疾病、喪葬、婚嫁、建房、進屋、出行、貿易、擇日、斷疑、調合等,以及出現各種異兆,都要進行占蔔以決吉兇判斷禍福 。畢摩占蔔的方式很多,有所謂擲木卦、胛骨蔔、雞骨蔔、草蔔、膽蔔、魚蔔、布蔔、酒氣蔔、畫地蔔、牲血蔔等。彜文經典中有大量醫經,上有很多醫藥方面的記載,並有許多藥理知識和藥方,它是彜族傳統醫學得以傳承的主要載體。因此,彜族畢摩壹般多明藥性,在施行巫術時也行醫治病,常用壹些自制的動、植物藥劑讓病人服用,往往會收到壹定的效果。彜族經文盟誓和神判也是畢摩重要的法事活動。彜族極重信義,凡戰爭、議和、家支間的重大協商,以及與外族交往商定協議時,均須雙方盟誓。盟誓儀式須請畢摩在壹旁誦經念咒,求助神靈確保雙方恪守盟約。神判,即神明裁判,尤以財產失竊等引起的紛爭,在援用習慣法解決不了時,多請畢摩主持神明裁判加以解決。彜族的神判方式較多,有所謂撈油鍋、漂燈草、嚼米、摸蛋、摸石頭等。彜族畢摩的經書是彜文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摩壹切法事活動的全部過程,均有專門的圖書加以詳解,該類圖書圖文並茂,富有特色。現保存下來的畢摩經書種類繁多,僅《爨支叢刻》所收畢摩經書即有《解冤經》、《指路經》、《權神經》、《做道場用經》、《玄通大書》、《占兇吉書》等。這些經書中還保留有大量彜族傳統文化。法器法具文獻與法器法器法具是畢摩從事儀式活動的手段和根據,是畢摩通達神靈、降妖除魔、禳災祛禍、祈福納福等所憑借的具有特殊神力的工具。在涼山地區,畢摩常用的法器法具主要有法扇、法笠、法鈴、簽筒和經書。此外,畢摩法具還有畢摩隨身帶的法網、護身物、鷹爪、虎牙、野豬牙象圈和作儀式時根據需要臨時制作的響竹、水鼓等。法網:彜語叫“海可”,是畢摩用來裝載經書、法具和其它物品的網兜,壹般由畢摩自己編制,編時用兩根麻繩壹根按順時針壹根反時針交錯編成。鷹爪,彜語叫“鷲西”,是畢摩的護法物,也是畢摩神力的象征,用老鷹足爪風幹彎成,壹般系於法鈴上。儀式舉例大小涼山彜民當父母亡後,由親子洗屍、剃頭、換裝,並將其腳蜷曲捆縛,上覆披氈,放在木板或蔑笆上,置於堂屋。親友吊祭,哭敘死者生前的許多優點。彜族傳統實行火葬。火葬當天,由畢摩念誦“指路經”,列舉地名,直至“祖先居住的地方”。屍體燒埋後,請畢摩召靈做靈牌,靈牌放在小篾籮內,掛於鍋臺前墻上。畢摩大小涼山彜族稱祭祖為“作帛”,他們認為死者未經超度,靈魂會滯留家中作祟,只有經過超度,才會升入樂土,成為神靈。壹般是每隔三代超度壹次,富有之家,則每代超度。作帛時間少則壹兩天,也有長達六七天的。作帛時,家族親朋攜牛、羊或豬、雞等前來獻祭。作帛時,畢摩用竹、木、山草在屋外搭祭堂。祭祀儀式須按彜經規定,經過請祖靈、十二道場、護靈哭別,系由家屬和親友在村外的場地上哀哭轉圈,鳴槍舞矛,表示惜別和驅除祖靈去陰間路上的邪魔。最後將靈牌裝入布小袋,送往山洞中供奉。儀式彜經中有不少關於律歷、天文、地理、歷史、譜牒的專書,說明畢摩掌握並傳承著各種知識。他們集巫、醫、史、文、法各種知識於壹身。但隨著現代科學文化的發展,畢摩在彜族社會的作用和影響已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