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幹將莫邪,春秋末期吳越偏居壹隅,為何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鑄造工藝

幹將莫邪,春秋末期吳越偏居壹隅,為何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鑄造工藝

妳是否聽說過幹將莫邪的傳說,幹將莫邪之名最早出現在先秦文獻,所指春秋戰國之際鑄造名家,雖說現在無法獲知幹將莫邪到底是否真實存在過,但可以肯定的是,吳越地區的鑄造工藝確為春秋戰國時期傑出代表。

從這個地區所出土春秋戰國之際的工藝品來看, 不論是其紋飾還是造型,都只有高超鑄造技術才能夠完成。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吳越地區為春秋戰國時期制造工藝的核心地區 。對此,肯定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吳越明明偏居壹隅,為何能夠擁有當時最為先進的鑄造工藝呢?

1.禮崩樂壞,諸侯爭霸

自古以來,吳越之地的鑄劍藝術便冠絕天下,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所鑄造的兵器不僅精美,而且實用,兩國的鑄造工藝也在這壹階段有了極大的飛躍。鑄造工藝在此階段能夠獲此發展,與當時所處的 社會 環境息息相關。

春秋戰國之際,是中國 歷史 所處變革期,轉折點。封建禮法趨於崩潰,諸侯各國與周王室之間的宗法依附關系日益淡薄,周王室對於各諸侯國的牽制力,約束力也逐漸削弱。在這壹禮崩樂壞的時代, 各諸侯國開始抓住機會,精簡軍隊,提升實力,企圖能夠稱霸各國, 社會 局勢在該時代下變遷快速。

吳越兩國地處偏遠,行事風格,民風民俗本就與中原文明相差甚遠。此前出於實力壓迫,不得不接受周天子的約束 ,而在當時各諸侯國都分崩離析,各自封王的情況下。吳越兩國自然也是緊隨其後。

2.南北對立,另辟蹊徑

當時,中原地區是諸侯爭霸的主要聚集地, 整體的大形勢為“南北對立” 。北方主要是齊晉兩國,南方則是吳越兩國。作戰之初主要以車戰為主,但伴隨著戰爭規模不斷擴大,作戰目的不斷轉變,步兵在戰爭過程中的重要性逐漸上升。

因此,各國不得不招募士兵,精簡裝備。尤其是到了戰國後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鬥愈加頻繁,這種情況下, 兵器的質量與戰爭的勝負極其相關。

不光是中原地區的周邊各諸侯國,地處僻遠的吳越兩國也加入爭霸之中。與其他諸侯國不同的是,吳越兩國地處蠻夷之地,於地理位置處於劣勢。因此想要在戰爭中贏得主動,必須另辟蹊徑。

於是, 兩國便想出了通過鑄造上好兵器來提高軍隊戰鬥實力,以此在各諸侯國的爭霸之戰中拔得上籌 。在這種爭鬥氛圍下,當時的王公貴族佩劍之風也逐漸盛行,壹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吳越兩國鑄造工藝的發展。

1.率先鑄短劍,後期繼創新

追蹤溯源,吳越的鑄造工藝是在濃厚鑄造 歷史 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在這壹時代當中,所采用的鑄造技術主要為青銅鑄造技術

到了商代中期,中原地區的青銅鑄造技術開始傳入吳越地區,加之吳越地區富藏,銅,錫等礦產資源,因此逐漸發展成為春秋戰國時期鑄造技術最為鼎盛的地區。

像至今都赫赫有名的青銅寶劍,大多是在吳越地區鑄造的,這其實也恰恰的驗證了幹邪莫邪的傳說,幹邪莫邪的傳說本身所指的便是鑄造大家 其實吳嶽地區最早發展的是青銅短劍,後來是由於資源豐富,需求量增大,青銅鑄造技術很快便有了提升

吳越實分兩國,最先是在吳國發展起來的,而吳越兩國地域糾結,在民俗民風方面也是十分相近。因此,青銅鑄造技術於吳國廣泛發揚起來後,很快便傳入了越國。因此,最早發端於吳國的鑄造工藝,之後就成為了吳越兩國的***同財富。

2.主用兵器鑄造,爭鬥加速發展

春秋之際,吳越兩國的鑄造工藝主要用於兵器,刀劍的制造。實際上,深究其因,促使其鑄造工藝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基於兩國在諸侯爭霸中的實際作戰情況。

為了更好的適應不同的士兵用劍之巧,兩國在刀劍鑄造方面另辟蹊徑,長短創新,使得所鑄之劍有可刺可劈之特點,這在壹定程度上加快了吳越兩地鑄造工藝發展。

1.興於江南,民族瑰寶

當時的吳越地區中,鑄造工藝最發達的為江南地區。和吳越兩國的其他地區相比,江南地區之所以能夠在鑄造技術上遙遙領先,主要得益於其不同於他地的 社會 條件。西周時期,各國主要實行的是奴隸制,在這種制度之下,奴隸缺少個人權益。

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被封建制所取代, 社會 發生大變革。在這種情況下,江南地區是作為吳越兩國最早接受封建制 社會 變革的地區。因此,鑄造技術得以快速發展,助力吳越兩國的軍備爭霸。據 《考工記》中記載:

從這壹記載當中,便可以知曉,吳越兩國豐富的資源,本身就為鑄造業發展提供了絕佳條件,加之吳越兩國本身便有流傳於至今的鑄造工藝。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鑄造技術愈加精湛也在情理之中。自有 歷史 記載,吳越名劍便不計其數,像《史記》,《吳越春秋》等古籍當中,均有對吳越名劍極其精湛制鑄造技藝的介紹。

像吳越兩國出土的鑄造品當中,至今都極為有名的越王勾踐劍,這把兵器代表了當時吳越地區高超鑄造工藝。盡管此件在出土時已經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但依舊鋒利不減。據記載稱,當時出土之時,曾壹劍劃破百張宣紙,後來得以在海內外進行展出。

可以說,這不僅代表了吳越地區的鑄造工藝,更是代表了中國古代的鑄造工藝。 由此可得。春秋戰國之際的吳越地區,在鑄造工藝方面的確是領先別國,恰好幹將莫邪正是此階段出現的鑄造名家。

當下已經出土的吳越地區古劍。盡管經過 歷史 的變遷,大多都已銹跡斑斑,不復從前。但其身上所閃爍的仍是古人的鑄造智慧,閃爍著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鑄造藝術的 歷史 和輝煌。就當下而言,已不單單是壹個研究標本,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寶。

2.鐵材漸廣,鑄造愈精

春秋戰國之際吳越兩地的鑄造工藝主要集中於對劍的鑄造。從宏觀上來說,其鑄造工藝發展壹定程度上推進了兵器在吳越兩國的 社會 轉型。正如前文所講,在戰國時期,伴隨著戰爭不斷頻繁,戰車作戰逐漸衰落,步兵逐漸興起。這種情況下,劍在戰爭中的作用更加得以發揮。

可以說對於當時的戰鬥士兵來說,是標準的軍備。從劍的材質上來說,雖說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鑄造工藝也十分精湛,但對當時大多數諸侯國來說,冶煉技術仍受限制,因此主要還是以青銅劍為主。 而吳越兩國伴隨著本身鑄造工藝的發展,鐵制劍很快便取代了青銅劍

不僅如此,吳越兩國的鑄造名家還創新了劍的長度,提高了其作為武器的攻擊能力。確實可以說劍在吳越地區的發展有長期基礎。在春秋戰國之際,吳越兩國的人民甚至重劍輕死,隨著六國的統壹,劍在之後退出了戰爭舞臺,但仍以其高超技術和悠久 歷史 廣為流傳。

由於 歷史 悠久,在傳播過程中,其文化的範疇,深度的蘊含不斷擴大。在不同的領域,劍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蘊含。在政治領域,它是權利象征;在藝術領域。它是文人色彩。 而其興起地吳越兩國自古以來便是鑄造工藝鼎盛發展之地,即使是現在,在我國兵器鑄造 歷史 當中,地位也無出其右

通過對春秋戰國之際吳越兩國鑄造工藝發展 歷史 研究, 可以見得其鑄造工藝發展很大壹部分原因取決於當時所處 社會 環境,戰爭頻發的年代,水陸相間的地形,依靠的只能是利於爭鬥的武器。

這其實凸顯了劍或者說是兵器於吳越兩國的地位之重,而豐富的礦產資源則為其鑄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正是由於鑄造工藝的發展,才使得吳越兩國在之後盛行好劍之風,才為現世留下了許多的工藝品和鑄造技術。

參考文獻:

《史記》

《考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