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ZW_HZH_END-->
關於“楷模”壹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壹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清人汪灝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壹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壹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將壹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將枯幹圖像刻於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於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壹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壹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壹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壹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並無意義上的聯系。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標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棲壹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楷模”壹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壹種附會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