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種孫,1898年2月27日生於江西高安縣珠湖村。左腿因童年生瘡微殘,舉步輕蹁。身材瘦小,有幾分文弱,而兩眼炯炯,語音洪亮,出口成章,氣韻不俗。
父親元弼字子良,晚清秀才,號商巖;深知他前途可造,教他不少古籍。以後他積學漸進,作得壹手桐城派古文。1910年元弼去世,遺囑萬般困難也不要讓種孫輟學。這年他是筠北高小壹年級學生。元弼留下的3畝田,家中無力耕種,只得靠傅母陳氏勤勞紡績糊口。高小畢業後先入南昌省立二中,他特別喜歡幾何,這時就寫過壹篇關於軌跡的論文。
1916年從宜春省立八中畢業。家庭經濟不能供他自費讀大學。暑假因事到南昌,遇著壹位老師,告訴他公費讀書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中間曾改稱北平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學院)在南昌招兩名江西籍學生。他倉促應試,居然被取在該校數理部。
1917年,學校成立數理學會,次年春季又創辦《數理雜誌》。學會半年壹改選,他是第二屆副會長,第三屆正會長,直到1921年他都是雜誌的編輯。雜誌刊行7***出15期,發表過他的16篇文章。他對中國數學史與中國古算也很有興趣。他的《大衍(求壹術)》就是國內用現代數學觀點研究中國古算的首例。
他所譯O.維布倫(Veblen)的《幾何學的基礎》是在中國發表的第壹部幾何基礎理論著作。1920年英國數學家B.A.W.羅素(Russe11)來華,次年3月在北京大學講新興的數理邏輯。傅種孫事前給羅素的《數學哲學引論》(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0phy)寫了壹篇摘要《羅素算理哲學入門》刊於《數理雜誌》,後來又與張邦銘將全書譯為中文,書名《羅素算理哲學》。這是植入我國的第壹株數理邏輯新苗。
他從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部畢業後便留在母校附中任教,下年又調回數理部,破格以講師錄用,仍在附中兼課。同時又考入母校的數學研究科,192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由於北洋政府停發教育經費,對國立學校教師長期欠薪,他手無積蓄,不得已於1926年回南昌省立二中任教,十多年前他那篇關於軌跡的論文,還在學生成績室裏陳列著。1928年冬季,北平師範大學當局接納學生意見,請他重返母校。經物理系教授張貽惠推薦,以教授名義致聘,數學系事務由他代拆代行。在他的指導下,北平師範大學數學學會又發行《數學季刊》。他寫的發刊詞裏有壹段話1922年11月壬戌學制產生。
這年暑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中已經著手試辦三三制初級中學。革故鼎新之際,取舍利弊都要詳細研究。領導數學課程改革實驗的是科主任程廷熙,其中謀士是傅種孫。當時擬議中的初中數學采用混合法教授,程、傅兩人合編壹套《初級混合數學》,***6冊。 我國理工科教材,直到抗戰,無不使用外國原本,學制改革,又添了沒有適當中文課本可讀的幾十萬的高中學生,也要用外文書。外國書價對經濟落後的中國來說,貴得驚人。為解救書荒,傅種孫於1929年聯合附中教員,集股籌款,創設廠甸師大附中算學叢刻社,影印壹些流行較廣的大學及高中英文數學課本,按中國書市價格出售,不及原版書價三分之壹。大、中學取得教學方便,叢刻社也收入壹定的盈利。
同時,他用叢刻社的盈余,聘請專家,編寫初、高中數學課本。他自己任總編輯,每本書都經他審查。到1935年,除高中代數外,已經全部問世。這是我國足資楷模的壹套數學教科書。他自己著的《高中平面幾何》即是其中壹冊,1933年初版,到1937年***印四版,每版修訂。當時誇於全國。采用它的教師都說用起來有事半功倍之效。
他從畢業生的來信中,察覺他們不能用高等數學統攝初等數學,便於1928年在數學系三年級創設《初等數學研究》來彌補這點遺憾。他最初設想的課程內容十分龐大,以致不能實現,乃改為只講《平面幾何研究》。講義的初稿中有總論、基礎、證題、作圖、軌跡、極大極小及極限諸篇。後因抗戰中沒有印刷條件,使這書未成完璧。
1933年起,每年暑假北平師範大學舉辦中學數學教員暑期講習會。抗戰期間,陜西省和西北師範學院繼續舉辦,傅種孫壹直是主要授課人。歷年講述,極少重復。到1945年積累的講題有32個,油印的講稿有十五六篇,內容是壹般教員容易忽略,甚至錯了還不自知的問題,又都是他自己的讀書心得,不是壹般書籍裏所能見到的,所以十分珍貴。
到1936年末,傅種孫任教授的年資達到了教育部可休假1年的規定。他決定趁此機會赴德國留學,不料壹切計劃成了日本侵略軍的劫灰。1937年10月下旬,他只身投奔西安臨時大學。從淪陷區到後方,必須穿過敵軍的封鎖線,行路萬分困難。逃出來的教員,幾乎沒人帶書出來。他不惜運費,不怕風險,帶來幾百冊外文書籍。因此他在後方的臥室,成了西北聯合大學數學系的書庫。
在抗戰時期,傅種孫完成了兩篇論文,壹是組合理論中有關無向循環排列的問題:設有m種珠子,每種分別有n1,n2,…,nm個,總***有n個。若用這些珠子穿成壹個圓環,問有多少種穿法?他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寫成論文於1942年刊於《武漢大學理科季刊》上。另壹篇討論階為ab的有限群G中,方程xb=E(E為單位元)的解數Nb。著名數學家F.G.弗羅貝尼烏斯(Frobenius)曾證明Nb是b的倍數,並在壹定條件下證明Nb=b。傅種孫推廣了弗羅貝尼烏斯的結果,證明了如下定理:設群G的階為ab,如b與a?(a)互素((a)為歐拉(Euler)函數),並且G的任何兩個不同而***軛的循環子群,都不包含在同壹個階能整除a的敘洛夫(Sylow)子群中,則Nb=b。
到1945年他的服務年資又合於出國考察條件了。秋季他起身赴英國,先後在牛津、劍橋兩大學訪問兩年。抗戰西遷的北平師範大學,於1946年改稱北平師範學院。院長袁敦禮在這年冬季力挽傅種孫為數學系主任。
1947年5月他從英國發出的壹封信裏說:“近得母校教職員名單,就數學系言,若不徹底改造,則無事可為。”這年11月他回國履新。就任以後,他決心按他的理想,辦壹個典型的師範性數學系。希望教師不僅要向高深研究,還要重視初等數學。首先把他經營20余年的“初等數學研究”課改為“初等數學復習及研究”,納入課程計劃。1952年又設立初等數學教研室,它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式,使全國師範院校的數學系馬首是瞻,蔚為風氣。
1948年,傅種孫特別提拔王世強為講師,次年他又留下3名畢業生換去兩個舊助教和壹位講師,並邀來湯璪真教授。後又勸退壹位***事多年的老教授。1953年系內添了十幾個新生力量,數學系氣勢初壯。這年擴大招生,不得不讓幾位青年教師講授基礎課。晚間自習時,他們設座答疑,他常旁坐諦聽,事後為之指點更正。有時當著學生的面告誡教師。這辦法他執行多年,又建立助教進修制度,使青年教師不敢懈怠。
他每教壹門課要看好幾本同類的書,比較其異同。他也經常這樣要求學生,幾十年都這樣。他教學的意圖,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更註意啟迪學生的治學意識,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他的原則是,基本概念要講清,定理只講證法要點或定理來源,至於證明的細節則是學生自己的事;用節省的時間講自己的心得體會。他善於用形象化的比喻揭示抽象的理論,或用尋常的事理模擬自己的見解。這種藝術固然在於他知識淵博,善於類比,而投於備課的精力絕不是能用時間衡量的。同壹課題,以前講的便與後來不同。在他的教學史裏,第二遍備課絕不比第壹遍輕松。他壹生熱愛教育,解放後為提高北京市中學數學教員水平,籌策規劃,不遺余力,給他們講新知識,講幾何基礎,投入的精力不亞於壹個普通教授的工作。
1948年4月9日淩晨,北平憲警闖入北平師範大學學生宿舍,毆打10人,劫走8人,押入警署。當日學生赴“行轅”請願,營救被捕同學。傅種孫作為教授會主席,堅決支持學生,代教授會擬的罷教宣言,出詞中理,有力有節。 解放之初,北平軍管會對北平師範大學前途頗為用心。傅種孫以其勇於任事的精神,挺身而出,為保存北平師範大學元氣,立功甚偉,成為壹時物望。***產黨也十分器重他愛國愛校的堅強意誌,於1949年春授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長及北京市人民代表。1952年解除教務長職務升為副校長,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1954年任北京市人民委員,1956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這幾年裏升遷逾恒,為減輕負擔,他辭去數學系主任之職。抗戰前他曾任中國數學會評議委員,兼該會《數學雜誌》編輯。解放後中國數學會及其北京市分會於1952年同時復會,他當選為兩會常務理事,《中國數學雜誌》及其後身《數學通報》總編輯。
北平解放後不久,毛澤東主席備了兩桌酒席到順城街北京師範大學教員宿舍訪問同學湯璪真和業師黎錦熙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應邀作陪的有黃國璋先生及傅種孫夫婦。席間傅種孫發言獨多,這次會見給他很大鼓舞。
這以後的6年裏由於黨的重視,校領導的稱譽,群眾的尊崇,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傅種孫對於培養他成長的母校,尤其勞瘁不辭,頗以振興母校為己任。他的胃潰瘍纏身數十年,到這時日不暇給,每每在辦公室裏,就著茶水吞幾片餅幹以當壹餐。食少事繁,竟忘了人間沒有金剛不壞身。1956年在壹次會議桌上,突發腦溢血,僅未致命。 1957年,傅種孫病體初見平復,還沒有恢復工作,國內發起“鳴放”運動,6月末期,人民日報社記者來他家采訪,他對知識分子問題,口述壹些意見,別人筆錄,寫成《中***失策之壹》。記者帶回報社,還沒發表,有人又從報社把文稿要回來還給他。不壹兩天“七壹”社論出來了,運動轉為反右。只因這篇文字,他被劃為極右分子,削去壹切行政及學術職務,派到數學系資料室工作。他曾在家裏說:“不得捧書上講臺,但得不離母校,為人民效勞,我還是安心的。”
1961年他被摘去右派帽子,1962年1月14日,傅種孫的得意門生趙慈庚和閔嗣鶴登門拜訪。師徒相見,分外親切,傅種孫說:“我這個罪人不該多說話,就拿教改來說,好處在哪裏?”弟子開始說到1958年所謂教育革命中荒唐的事,先生聽了怒火中燒,滿腔悲憤地說:“我想有些人就是要千夫之諾諾,不要壹士之諤諤……”
這時,他突然指著兩邊太陽穴,身子歪斜,腦溢血急性發作。次日淩晨,急送阜外醫院搶救,三天之後,傅種孫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64歲。
1979年,北京市委重審右派“案件”,認為22年前對他的批判是錯誤的,給予徹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