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的起因,是因為當時壹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而從更大背景看,是秦始皇統壹文化的需要。
因為秦朝建立在六國的基礎上,秦始皇滅六國後,為統壹思想,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應該說是很必要的措施。但由於壹些“經書”中多有六國遺黨頌六國先王的內容,秦始皇是不能容忍這種復辟可能性存在的,如儒者提倡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等。而坑儒,則是很多方士接近始皇,以煉藥尋丹為名,實乃是要傳“道經”於天下。始皇惱羞成怒,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
至於留下醫術、占蔔和農書,是聽從了丞相李斯焚毀古書的建議。首先,李斯認為“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果任由這種不同思想存在下去,“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壹可能遭到破壞”。而“三代之爭,何可法也”,也就是說長期治理思想爭論不休,國家就不知道該遵照什麽方法去治理了,這種思想混亂是不可持續下去的。所以,為了別黑白而定壹尊,樹立君權的絕對權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毀古書的三條建議:(1)除《秦紀》、醫藥、蔔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壹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2)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3)有願習法令者, 以吏為師。
PS:秦始皇之所以晚年昏庸求長生,就是因為權力的欲望,畢竟秦始皇本身就是生在帝王之家,他深刻明白,當權力握在手中的時候才能決定壹切,壹旦死去,他就什麽也不是了,他覺得自己如果這樣與世長存下去,才能讓自己的大秦江山萬代長存,他才能永世被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