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有哪些名山,靠的是什麽?

中國有哪些名山,靠的是什麽?

中國是壹個多山的國家。有的山氣勢磅礴,氣象萬千;有的山很美,千姿百態;有些山融合了宗教和文化。這些名山吸引人們去攀登和參觀。在中國眾多的山中,尤其是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衡山、中嶽嵩山;道教四大名山,武當山、雲起、青城山、龍虎山;五大佛教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範靜;江南詩山中的敬亭山;中國第壹山昆侖山和世界第壹福地鐘南山最為著名,享譽世界。

三山

人們所說的“三山五嶽”中的“三山”,是指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安徽黃山

空中的黃山(20張照片)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黃山市。1985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於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嚴謹,恒山之煙波,廬山之瀑布,雁蕩山之奇石,峨眉山之清涼。清代安徽人閔在《黃山紀年》中編了壹個故事:“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徐霞客遊記裏沒有這種說法),也有人發明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也被譽為“天下第壹奇山”。黃山可以說是無峰無石無松無奇,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著稱。第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成輝。春夏秋冬景色不壹樣。黃山還有“天然動物園、世界植物園”的美譽,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

廬山國家公園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它是壹個避暑勝地,從古代到現代的許多名人都在這裏旅行或居住。群山籠罩在薄霧中,到處都是奇花異草。名勝古跡有五老峰、三疊泉和廬山植物園。

、仙人洞、白鹿洞書院、廬山瀑布、觀音橋、天下第壹泉、抗戰紀念館。有“壯美山水甲天下”的古論,也有“華夏文明搖籃之壹”的現代論。自1996以來,榮獲“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優秀生態景區”三項世界金獎。

廬山以其美麗的風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千百年來,無數各個時代、各個學科的頂尖人物在這裏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和印記。無數先烈在這裏浴血抵抗外侮,他們的英雄氣概永存。廬山是詩畫之國,是寬容的長者,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樂清市,部分位於永嘉縣和溫嶺市境內。距杭州297公裏,距溫州68公裏。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盛於宋代。被譽為“天下第壹”、“海上名山”。史稱“東南第壹山”。總面積450平方公裏,500多個景點分布在8個景區,其中奇峰怪石、古洞石室、瀑布、流泉等勝景。其中靈峰、靈巖、大龍瀑布被稱為“雁蕩三絕”。尤其是靈峰的夜景,靈巖的飛翔是中國的壹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芳草搖曳,南方的秋雁在此停留,故名雁蕩。

五座聖山

五嶽是指中國五大名山,分別是東嶽泰山(山東泰安)、南嶽恒山(湖南衡陽市南嶽區)、西嶽華山(陜西華陰市城區)、北嶽恒山(山西渾源市南10公裏)、中嶽嵩山(河南登封市西北)。自古就有“南嶽”之稱。

古北嶽的大茅山(河北省阜平縣,曲陽古北嶽廟)。被稱為“天下第二山”(秦代“天下十二名山”,後為恒山)、“並州鎮山”(古代包括山西、河北大部),道教洞天福地(三十六小窟第五窟),居北直隸名山之首(《讀史地紀要》)。古南嶽天柱山(安徽潛山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上天柱山,封號“南嶽”。道教將其列為14洞,第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又稱安徽山,安徽省簡稱“皖”。歷代皇帝都認為劉悅是神靈居住的地方,所以自漢代以來,他們就在各種山上舉行祭祀神靈的儀式。

泰山

劉悅是世界名山。論景觀,五嶽各有特色:泰山雄、衡秀山、華山險、衡怪山、宋君山,東嶽泰山險峻雄偉,被譽為五嶽之首,天下第壹山。孔子曾感嘆“登泰山,天地小”,唐代詩人杜甫則寫下“登上頂峰,便可壹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南嶽衡山毗鄰湖南濱水,林木蔥郁,風景秀麗,享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西嶽華山居五嶽之首。“華山自古道”,爬山比登天還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峰興嘆。北嶽恒山山勢險峻,山谷幽深。交通不便,又隱於深山,故“懸空寺”隱於其中。中嶽嵩山之美,似乎被“奧”字凸顯:留下了涵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佛、道、儒”三教匯聚,“天、地、人”競相發光,“山、寺、貌”相得益彰。泰山是東嶽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美,北嶽衡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嚴謹。泰山坐,華山立,恒山飛,恒山走,嵩山臥。它早已聞名於世。

東嶽泰山

泰山在中國是指五嶽之首。又名東嶽,位列中國十大最美最震撼名山之首,也是中國十大名山之首。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壯美,千百年來被精神文化滲透渲染,被人文景觀襯托。著名的景點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道口、希望人松、龍潭瀑布、喬雲瀑布、三灘瀑布。泰山於1987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首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1】另外,泰山也是嶽父的意思。

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因為氣候條件比其他四山好,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森林和竹子,壹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奇花異草,四季芬芳,自然風光秀麗,故有“南嶽獨”之美譽。阿清詩人魏源在《衡越頌》中說:“恒山走,岱山立,華山立,嵩山臥,南嶽獨飛。”這是對衡山的褒獎。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是中國五大名山之壹。主峰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共有72座山峰,層層疊疊。以“傑出五嶽”、“宗教聖地”、“文明奧運區”、“中華壽嶽”聞名於世。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南嶽衡山的長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記載:南嶽恒山對應28星座中的暮光,暮光掌管人類的長壽,南嶽因此得名“壽嶽”。宋徽宗在南嶽的碑刻“首嶽”至今仍在南嶽金劍峰的帝王巖中。康熙皇帝寫的《重修南越寺碑》第壹句就是:“南越為天南巨鎮,北鬥玉衡上應命名為壽嶽”,又壹次命名為壽嶽。歷代史籍往往將歷代南嶽恒山稱為“萬壽山”、“萬壽山”。《辭源》中“壽嶽”的意思是“南嶽衡山”,所以南嶽衡山被稱為“中國壽嶽”。

西嶽華山

華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壹,海拔2154.9米,居五嶽之首。它位於陜西省Xi市以東65,438+020公裏處的渭南市華陰縣。北臨坦率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臨秦嶺。它是秦嶺支脈分水嶺山脊北側的壹座花崗巖山。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華山被生動地描繪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北衡越山

恒山,古稱北嶽,海拔2017米,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恒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蜚聲海內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曾被稱為高適、廬山、玄武山和紫嶽山。位於渾源南10公裏處,距大同62公裏。

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五嶽中間。1982年,嵩山被國務院批準以河南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2月3日,65438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部選為“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大會於北京時間8月1日將河南登封“天上人間”歷史遺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

古北嶽大茅山

河北大茅山,明朝以前的北嶽,別名衡山、常山、沈劍、五臺臺、仙女山等,位於河北省阜平縣西北70裏,海拔1.989米;北嶽廟在曲陽。被稱為“天下第二山”(秦代“天下十二名山”,後為恒山)、“並州鎮山”(古代包括山西、河北大部),道教洞天福地(三十六小窟第五窟),居北直隸名山之首(《讀史地紀要》)。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曲陽縣令田完成了北嶽廟的修繕。他在《北嶽廟重修碑》中說:“大茂在城西北,崔密截之,遠在百裏之外。”等等,有很多這樣的記錄。北嶽廟還有壹幅恒山碑刻,保存於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這幅地圖描繪了北嶽恒山的區域範圍,河山的分布以及曲陽城的壹些地理情況。

趙簡子曾經假裝在恒山藏寶來選擇他的繼承人。秦始皇第四次東遊鹹陽,途經恒山,漢武帝曾在此葬元玉。傳說於吉道士曾經在上曲陽的泉水上,也就是衡山腳下的泉水上,拿下了《太平經》,不精通張角,發動了黃巾起義。張是人,經常出沒於恒山。他是正史記載中唯壹的神仙。唐玄宗封他為“宣彤先生”。根據道教神仙的說法,茅山派的創始人茅穎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前往恒山修行。東方朔曾在《漢書》中感嘆“嶺橫山兮,忘憂之樂也。”元代詩人元好問關於證明大茂山為北嶽的詩:“巧了,大茂山嶽薇是古帝孫。”詩人多以形象思維描寫恒山,認為“山是大地之勝,山是大地之靈”。隨著贏靈之山的修煉,也有了“人傑地靈”的說法。因為山是有靈性的,是古人所信仰的,善山的人往往把山稱為自己的知己。賈島、柳蔭、趙秉文、王士禛、顧等壹批文化名人曾遊衡山,留下詩文。

古南嶽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中國歷史文化名山,自古有“南嶽”之稱。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天柱峰捧日月,洞門雲鎖雷”的詩句,對天柱山的壯麗景象作了精彩的描寫。

天柱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其主峰海拔1,489.8米,巍峨聳立,猶如壹根巨柱,故名天柱峰,山因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壹首贊美天柱山奇景的詩《望江萬公山》(萬公山即天柱山)。詩中說:“奇峰出奇陰,美樹嬌弱。嚴清萬宮山絕對令人滿意……”

天柱山過去叫潛山、萬山、萬壽山。據說萬歲山之所以被稱為“江南第壹山”,是因為漢武帝在公元前106年巡視安徽山,立臺祭拜嶽,將其命名為“南嶽”。還有,春秋時安徽被封土地,山叫萬山,水叫萬水。安徽省的簡稱源於此,故又被稱為安徽的“源山”。祭祀嶽時,群眾高呼萬歲,故稱此山為萬歲山。隋煬帝廢除後,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

五大佛教名山

中國有五座山被稱為佛教名山。它們是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和貴州的範靜。山上有寺廟供奉菩薩,傳播佛教文化。

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臺縣,在省會太原市西南230公裏處。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 * *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的藍毗尼園、印度的羅庫揚、菩提伽耶、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弘揚佛教的第壹人是明法師(第三代活佛)桑王奧登,他在公元前710年親自到五臺山傳播佛教。《名山錄》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比雲表還高,山頂無樹,似置土之臺,故稱五臺。”

五臺山所在的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土地幹燥,樹木稀疏,視野中整個世界都是土黃色的,堪稱黃金世界。五臺山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在忻州市境內綿延五百多裏,包括五臺縣、樊氏、代縣、原平市、定襄縣。由北緯38° 50 ' ~ 39° 05 '和東經113° 29 ' ~ 113° 44 '之間的壹系列山峰組成。其中,五座山峰雄偉壯觀,四面環山。方圓長250公裏,總面積592.88平方公裏。

峨眉山

峨眉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景區面積1.54平方公裏,最高峰萬佛峰海拔3099.5米。地勢險峻,風景秀麗,有“天下第壹”的美譽。

峨眉山氣候多樣,植被豐富,有3000多種植物,包括世界罕見的樹種。山路沿途猴子很多,經常成群結隊的向遊客討飯,這是峨眉山的壹大特色。

普陀山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是觀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壹個。它看起來像壹條躺在海裏的黑龍,面積近1.3平方公裏。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上佛國”、“南海聖地”之稱。是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丁亥年),舟山市普陀山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海上有仙山,無形無體世界的壹部分”,普陀山因其神奇、神聖、神秘而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普陀山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壹,中國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溫明和國家衛生山,浙江省唯壹的ISO14000國家示範區。

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靈羊山、九子山,因形似蓮花的九峰而得名。被譽為“東南第壹山”,到2010,清乾隆皇帝賜的“東南第壹山”金匾得以保存。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九華山風景名勝區面積120平方公裏,保護範圍174平方公裏。方圓100公裏內有九十九座山峰,主峰王峰海拔1344.4米。山體由花崗巖構成,山形陡峭高聳。

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藏王菩薩道場,安徽省四大名山之壹,古代學仙聖地,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避暑勝地,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

梵凈山

範靜,原名“三谷”,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因“梵天凈土”而得名。範靜於2008年和200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列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範靜是霧靈山的主峰和象征。紅雲金頂主峰海拔2336米,鳳凰山最高峰海拔2572米。範靜山門距銅仁市80公裏,距省會桂陽460公裏。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

武當山(湖北)、雲起山(安徽)、青城山(四川)、龍虎山(江西)合稱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

武當山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壹。景區古稱“方圓八百裏”,現有面積312平方公裏。東鄰歷史名城襄樊,西接車城十堰,南臨神農架林區,北靠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不僅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的無與倫比之美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高度和諧統壹,因此被譽為“上古無與倫比之景,天下第壹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區、武術之鄉、中國八大避暑勝地之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景區”、“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等稱號。

天柱峰金典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區。景點包括72座帶箭頭的山峰,36塊懸在懸崖深處的巖石,24條湍急的溪流,11雲騰被霧蒸的洞穴,9塊神秘奇特的10石頭。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素有“壹柱擎天”之稱,周圍山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朝來”的奇觀。武當山有豐富的藥用植物。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根據1985藥用植物調查結果,可知全山共有藥材617種,故武當山被稱為“天然藥庫”。

武當山的古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修建了500多座寺廟,20000座寺廟,在明代達到頂峰。歷代皇帝都修建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家寺廟。明朝永樂年間,武當建成。據說紫禁城建在北方,武當建在南方。* * *修建了包括9座宮殿、9座寺廟、36座安堂、72座巖寺、39座橋梁、12座亭臺樓閣在內的33座道教建築,占地面積654.38+0.6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壹年(1552),再次擴建,形成“五裏壹殿十裏宮”,墻壁精美,青瓦。陽臺映金銀,鏡中林岫畫的建築奇觀,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129座,寺廟民居1182座,猶如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典、紫霄宮、治天下石牌坊、南延宮、玉虛宮等遺址分別在1961、1982、1988、1996、2001被列為國家。除古建築外,武當山還有7400多件珍貴文物,尤其是道教文物,因此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功夫是中國“內家功夫”的傑出代表。它歷史悠久,神秘縹緲。是中國武術的壹大流派,素有“北有少林,南有武當”之稱。它采用靜制動,柔韌集中,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是健身養生的絕佳技術。武當道教音樂富有魅力,具有中庸、委婉、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齊名。武當傳說、民歌、民俗豐富多彩。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壹體,物之豐富、寶之奇珍,都是出類拔萃的,給世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瑰寶,讓世界為之著迷。讓我們壹起走進鐘靈美麗的自然之山武當山,感受它的神秘、空靈和魅力...

齊雲山

雲起古稱百越。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壹,歷史上被譽為“黃山白嶽家江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15公裏,海拔585米,方圓110平方公裏;境內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奇崖,幽洞、曲流、綠潭、綠泉,匯成壹景。

雲起風景名勝區面積約1100平方公裏,自然保護區面積約150平方公裏。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素有“黃山與百嶽山遙遙相對,綠水與絕壁在江南”之稱。清朝乾隆皇帝稱贊其為“大話西遊勝境,江南第壹名山”。

青城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聖地,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壹,中國道教發源地之壹。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68km,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km。景區占地200平方公裏,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起伏環繞,林木蔥郁,享有“青城靜於世”的美譽。

整座山林四季常青,峰巒環山,故名青城山。丹梯千步,曲徑通幽,靜而凈則勝。景區內外,天獅洞和圓明宮的寧靜是青城山的壹大特色。

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裏的貴溪市。東漢中期,正壹派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據說“龍虎今生於丹時,山以其名”。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m。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它於2007年加入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龍虎山丹霞地貌是中國東南部新疆盆地中段南部發育的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積-沖積扇塊狀紅色砂礫巖組成的兩個丹霞山體。

據道教典籍記載,張玲第四代傳人張生,三國或西晉時定居龍虎山。此後,張天師的後裔壹直居住在龍虎山,63代人傳承了1900多年。

2010年8月2日,龍虎山、龜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江南獅山

敬亭山

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北郊,原名趙婷。金代初期,為避皇帝避諱,改名敬亭山。它屬於黃山的支脈,綿延十余裏。共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為“壹峰”,海拔317米。“山不高,但有仙。”南齊舒的《遊敬亭山》和唐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使敬亭山名揚天下。後有、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顏真卿、魏、陸龜蒙、蘇東坡、梅、湯顯祖、石、、等來寺參觀,作詩,作畫,作筆記,清代作畫的高僧石濤駐守在敬亭山腳下的廣教寺,敬景。中國歷代傳唱詩、文、詞、畫千百首,敬亭山素有“江南詩山”之稱,享譽海內外。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作了壹首《從宣城向東》的詩:“敬亭山處櫓柔,雨聲似夢遊。解礫詩歌的靈魂今天還活著嗎?湖光已斷千年。”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鐘南山

鐘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鐘南山山、周楠山,是秦嶺山脈的壹部分,也是道教的發源地。在周代,鐘南山和太白山合稱為太乙山。總面積1074.85平方公裏,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市藍田縣,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壹福地”之稱。

中國第壹山

昆侖

昆侖山,又名昆侖徐,中華第壹山,萬祖之山,昆侖山或玉山。中亞的山地系統也是中國西部山地系統的骨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穿越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裏。昆侖山作為“萬山之祖”,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國的“龍脈祖先”。

根據古代神話,昆侖山住著壹位名叫“西王母”的仙女,長著豹子頭,由兩只青鳥服侍。她是道教的真神,與董共享男女修仙。

其他名山

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最高的山,是海南島的象征,也是中國的名山之壹。它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景點。該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峰巒嶙峋,形似五指,故名。細看五指山,只見五根“手指”由西南向東北排列,先疏後密。眼前郁郁蔥蔥的山峰是五指山第壹峰,海拔1,300多米,高聳於墻外,峰頂向天傾斜。看五指山區辦事處所在的山,整個山峰看起來像壹個巨大的金字塔,山頂看起來像壹個尖嘴的鳥嘴,但爬上去之後,卻是壹塊面積近10平方米的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