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顏淵?[ dào zhí yán yuān ]
釋義: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生裏,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終於過早地死去了。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肉吃,兇殘放縱,聚集黨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所以這個成語比喻好人沒好報,上天沒眼,善惡的命運不公平。
典故:盜跖本來是春秋時期的壹個農民起義的領袖,在當時的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盜跖便被比喻為邪惡的勢力,就好像起義領袖張獻忠被稱為“流賊”,而顏淵是孔子的徒弟,是他的弟子中最賢惠的壹個,所以用他來比喻善良。在《竇娥冤》中就有壹段引用了這兩個人物“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舟。地也,妳不分好歹難為地;天也,妳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擴展資料盜跖(zhí),中國民間傳說中,春秋時期的率領盜匪數千人的大盜。傳說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壹作蹠,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稱為“盜跖”和“桀跖”。當時魯國賢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因以展為氏。
由於盜跖諸匪喜愛“取人婦女”,華北地區信奉盜跖為娼妓的守護神,尊之為“白眉神”。《斬鬼傳》:“含冤又問道:‘這尊神是何出身,在生時姓甚名誰?’柳金娘道:‘小婦人也不知其詳,只聽得當日老亡八說是柳盜跖。’”
又有“白眉神道:‘俺自春秋以來,至於今日,娼婦人家,家家欽敬,大小奉祀,竟如祖宗壹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