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又叫圍絕經期,簡單來講,就是到了壹定年紀時,從快要絕經到絕經後這個復雜而又糾結纏綿的時間段,它分為絕經前、絕經、絕經後3個時期,多發生在40歲~60歲的女性身上,是壹個將要從生殖期向老年期過度的階段。
女性進入更年期就如氣候換季壹樣,身體需要重新適應變化的環境,繼而引發失眠、心悸、盜汗等壹系列癥狀。據WHO統計,中國目前約有1.3億圍絕經期婦女,圍絕經期女性中失眠發病率高達42%,對圍絕經期女性身心 健康 造成了極大危害。其“睡眠不深、易於驚醒、多夢早醒、醒後難以入睡”是典型表現,嚴重者還會徹夜不眠,以致白天疲勞和焦慮,焦慮又會加重晚上失眠,形成惡性循環。長期失眠對患者身心 健康 不利,甚至抑郁產生。
現代醫學認為,圍絕經期失眠主要是由於卵巢排卵功能衰退,垂體呈現暫時性機能亢進,引起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 因此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激素替代療法或應用鎮靜催眠藥等,雖有壹定效果,但長期療效卻不理想,尤其是其毒副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相比現代醫學治療,中醫治療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少,反跳風險較小。圍絕經期失眠在中醫古籍中無專門記載,多將其歸為“不寐”“臟躁”“經斷前後諸癥”等範疇。 其主要病理變化為腎精虧虛,且女子以肝為先天,故肝腎與圍絕經期失眠密切相關。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有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圍絕經期壹般是指女性在45 55歲,正處於“七七”階段,腎氣漸衰,腎精不足,陰血衰少,無以濡養神竅,導致失眠,圍絕經期失眠以腎虛為本。 肝腎同源,母子相生,腎虛不及,肝木失養,且“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與圍絕經期失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醫辨治多將圍絕經期失眠定位於腎,這與腎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有關。 圍絕經期腎精不足,累及他臟,影響整體氣血陰陽從而引起失眠。
腎精充足是神安得寐的物質基礎。腎藏精,主閉藏,含陰陽, 腎精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亦是神安得寐的基本前提。 腎為封藏之本,精藏於腎而不失,精充則神安,神安則能寐。張介賓雲:“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在腎陰斂藏與腎陽激發相互協調作用下,五臟氣血安和,陰陽出入有度,眠得以安。
腎精不足是圍絕經期失眠的主要特點及病理基礎腎精不足,累及他臟,發為失眠。圍絕經期階段,腎精、腎氣日漸衰少,精不養神,神不安則不寐。“凡五臟受傷,皆能使臥不安”,腎為“五臟六腑之本”,腎精不足,累及他臟,引發失眠。
《河間六書》有載:“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 女子以肝為先天,經、帶、胎、產、乳等各個生理現象都與肝密切相關。 圍絕經期是女性必經的生理階段之壹,肝在此階段的生理病理變化對圍絕經期女性影響頗大。
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是夜寐得安的必要條件,肝藏血,主疏泄,王冰雲“肝藏血……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肝藏血功能正常,寐時血得以歸其所在。肝藏血,血舍魂,肝為魂之處。《靈樞·天年篇》指出:“五十歲,肝氣始衰。”婦女經、帶、胎、產等各個生理活動都需以肝血為基礎,日久天長,肝血暗耗,肝體失養則魂不安於舍,即發生夜寐不安。肝為氣血之樞,氣血失和,無以濡養其他臟腑,亦可導致失眠。
另外,圍絕經期女性多有情誌不舒,煩躁易怒,甚至抑郁。肝失疏泄,則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暢達周身,上至腦竅,神明失養則發為不寐。 圍絕經期是發生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的高發階段,兩者常相互影響,使病情更加復雜難愈。
肝腎為母子之臟,生長相依,有乙癸同源、肝腎同治之說。圍絕經期失眠與肝腎二臟關系密切。在圍絕經期失眠的臨證治療中,肝腎同源主要體現在精血互生、藏泄互用兩個方面。肝疏泄正常,則腎精乃藏;腎精閉藏得當,肝得以濡養,保持正常疏泄。肝失疏泄或疏泄太過,亦或肝火太盛,下劫腎陰,均可使腎封藏失職;肝血不足,無以充養腎精,使陰虛更甚,虛煩不眠。女子圍絕經期,氣血陰陽失司,臟腑功能失調,清竅失養或被擾,則發為不寐。徐淩雲教授認為圍絕經期失眠多屬陰虛肝郁證,與肝腎密切相關, 治療當滋補肝腎兼以疏肝。
在疾病發生初期常見腎虛肝郁證,臨床表現多有失眠伴頭暈頭脹、煩躁易怒、兩脅脹痛、腰膝酸軟,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數等。在補腎的基礎上,可配合使用逍遙散加減,以柴胡疏肝理氣,調理氣機,當歸、白芍養血斂陰,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隨著病程進展可見腎虛肝亢證,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眩暈耳鳴、頭重腳輕、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臨床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天麻、鉤藤、羚羊角等平肝潛陽藥物。
另外,圍絕經期失眠雖然病位在肝、腎,但也與心、膽、脾胃亦相關。因此在治療時,應該通過醫生辨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切勿偏執於壹方,或擅自服用其它藥物,防止病情加劇。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