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提高寫作

如何提高寫作

多讀多寫多改,“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1,博覽,精讀,從範文和例題中體驗和學習各種寫作方法。

寫作和閱讀密不可分。讀寫結合,借鑒範文,對提高寫作能力很有幫助。古人雲,“讀書如寫字,貴如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唱詩也能唱”,“讀書累了好寫”。這些經歷都是有道理的。

閱讀對寫作有很多影響。首先,廣泛閱讀可以開闊思路,活躍思維。陸機說:“在中心區,我會看神秘,我會對墳墓感興趣。”他認為觀察事物可以激發文學思維,研究古籍也可以豐富文學思維。有些人寫文章如行雲流水,筆到哪裏,含義豐富,用詞自然,跟他的閱讀有很大的關系。其次,閱讀還可以吸收和豐富寫作素材。從根本上說,寫作中的素材都取自社會生活,但壹個人的閱歷有限,不可能直接觀察和感受宇宙古今萬物。泛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無法親自接觸和認識的生活和知識,從而豐富我們的寫作素材。再次,閱讀是掌握寫作規律、學習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多看看別人的好文章,就知道怎麽寫了。魯迅先生也特別提倡這壹點。他說:“所有被評價過的偉大作家,他的作品都在解釋‘怎麽寫’。”他稱之為“實物教學”。如果妳熟悉名著,妳會經常在寫作中模仿它們。多讀書,多模仿幾次,漸漸的主就會成為自己的樣子,並能提高和創造。第四,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匯,提高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語言大師用規範的語言寫成的。閱讀名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豐富詞匯,理解更多的句型和修辭手法,掌握運用評論的基本規則,提高運用評論的技巧。

2,多寫多練,勇於實踐,不斷探索。

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的主要途徑是靠自己的練習。所有成功的作家都是在不強調“做”字的情況下談自己的寫作經驗。阿清王朝的人唐彪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學者只喜歡多讀書,不喜歡多作文章;不知道多讀書是靠人的功夫,多做事其實是求自己的功夫,遠沒有好處。不開心,做得多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困難和痛苦;我不知道其中的艱辛和痛苦,因為我不熟悉我的筆跡。如果菜荒後作文難,沒必要每天寫壹篇半;逐漸進化到成熟,自然容易。”在另壹段中,他補充道,“俗話說,讀十篇不如讀壹篇。”。經常蓋,就熟了。雖然題目很難,但是做起來很容易。不經常做,就會從路上學。雖然題目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沈紅葉說:文章因不熟而硬澀,因沒做而生疏。“這些話都很中肯。

練習寫作,要有正確的態度,防止和克服壹些不正確的觀念。首先,要有信心。初學者不壹定能寫好,就像小孩子學走路,壹開始總是摔跤,但是壹走就學會了。寫作也是如此。開始寫不好很正常。關鍵是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上路了。壹些在寫作上有很大成就的作家、作家,起初文化水平不高,寫不好。但是,他們不怕失敗,不怕嘲笑。他們能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探索,最終取得成功。

練習寫作,防止自卑或自負。有些人開始精力充沛,但寫完壹段就停下來了,可能是因為失敗,也可能是因為自滿。這些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大障礙。魯迅先生說:“作為作者,‘自卑’當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覺得最好的是不沾沾自喜,壹直努力,而不是沾沾自喜,壹直努力。”寫作是壹項相當復雜的腦力勞動,想要壹蹴而就,壹下子寫好壹篇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負”都容易停滯和倒退。只有壹直“努力”和“做”,才能進步。

初學者在寫作時往往會有壹種急躁的情緒,想壹下子寫出壹篇長篇巨著,而不註重基本功的訓練。不知道妳做任何事情都要註意打基礎,練基本功。沒有堅實的基礎,事情就很難做好。只有腳踏實地,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粗到細,才能逐步掌握寫作要領,真正有所成就。

3.聽取意見,深入思考,反復修改。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是復雜的,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需要壹個過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復加工,才能正確恰當地反映客觀現實,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文章的時候也要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因為壹個人的知識和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致力於求教和向別人學習,文章才能成長。古今中外很多偉大的作家,不僅善於向作家學習,也善於向師友和普通讀者求教。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壹首詩都讓壹個老婆婆看懂了,問‘妳看懂了嗎?“解決了,就記錄下來;不懂就再改。”。“莫裏哀,壹位偉大的法國作家,經常讀她的作品給女仆吃後悔藥。每次讀完壹本新書,女仆都誇她寫得好。莫裏哀認為自己文化低下,對取悅主人感興趣。有壹次,莫裏哀故意給她讀了壹個失敗的劇本,女仆睜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裏哀聽後非常震驚。可見,文化程度低的人也能鑒別文章的好壞。這裏的關鍵是要虛心,要有群眾的看法,要放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用的幫助。

註重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用理論指導寫作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如前所述,寫作不僅是文章作者的創造性精神活動,也是壹種社會文化現象。壹篇文章的成敗,不僅取決於作者自身的性格、稟賦或努力程度,還取決於他對這種精神活動客觀規律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相應的規範性要求。所謂寫作理論,主要是對這些規律和規範的概括和解釋。

有的同誌輕視寫作概念知識對寫作實踐的指導作用,認為不學思想也能寫文章。原因是有些作家沒有學習寫作概念知識就寫出了好作品。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事實上,所有能寫文章的人,都自覺不自覺地通過不同渠道,積累了較高的理論素養或豐富的寫作規律性知識的經驗。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系統的學習寫作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壹定看過很多範文。在這些範文中,有壹些寫作的原則和規律,所以他通過學習之前的寫作實踐,掌握了這些原則和規律。毛澤東同誌在《實踐論》中說:“我們不能立即理解我們感覺到的東西,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更廣泛地感覺到它。”有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具體經驗積累的較高的理論素養,我就可以在實踐中自己揚長避短,而閱讀別人的作品也能更好地辨別精華和糟粕,自然會對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更有幫助。

學習知識和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應該在能力的轉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對知識和理論掌握程度的考核,也是側重於如何運用知識和思路去分析和解釋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和背誦要領或規律。除此之外,知識和理論的作用主要在於解釋寫作活動的矛盾運動及其變化規律,幫助學習者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不可能提供任何壹勞永逸的靈丹妙藥或萬無壹失的照搬照抄。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重視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和前人成功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把它與發揮我們的獨立創造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古人雲:“文字無定法。看前人的規律自己做,但是要自立...不死則自學,法無止境。”他還說:“所謂的佛法修行者,要量力而行,也要收手...從神那裏改變。如果泥漿決定了這裏應該做什麽,那裏應該做什麽?我不想用法律,但我想遵循法律。我剛死了。“今天,我們也需要有這樣的學習態度和寫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