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壹日居上枝。這"日”到底指什麽?求解
此文中的“日”,指人體的壹陽之炁。 《山海經》為上古修真之書,所謂“修真”,簡而言之,是中國上古時期,所有學問的源頭。 上古時期,國學尚未形成學術體系,但信奉壹個基本觀點,即後來莊子總結的“有真人,然後有真知”,即,只要能夠悟透人體的機理,就會通宵壹切學問,因為人體與天地、宇宙相應相通,互相包容,人體在宇宙中存在,宇宙也在人體中存在。於是“修成真人”就成為上古國學的最高“學位”。 這個觀點雖然奇怪,的確是易學,儒學,道學等等國學學派的總綱。比如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把修身放在前提的位置,修成真人(儒學稱為君子,聖人),其它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在這個背景下,談論“十日”的傳說,借助中醫經絡學說比較容易講:人體的經絡可以理解為本文的“大木”,陽炁的運行與輪回,可以比喻為“十日”。在國學裏,十日各有名稱,即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上古時期,用天幹地支紀元,借鑒的是人體氣機,任督二脈陰陽之氣流轉的路徑。 再扯的遠壹些,“後羿射日”,“太子射九重鐵鼔”,甚至武俠小說裏的“九陽真功”,實際上講的都是傳說中修真的途徑。陽炁積累到壹定程度,會在合適的時機,瞬間穿透尾閭,打通奇經八脈,沿督脈沖頂。此時陽炁匯為壹體,因此“射九日”,合為壹日;射九重,而醍醐灌頂;此謂“太極”。而文中的“日”,也正是易學中坎卦中間的陽爻。這就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