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傳譯文供參考:臧洪字子源,是廣陵射陽人。
父親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將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間有聲譽。臧洪身材魁梧,與他人不同,被舉薦孝廉當了郎官。
正逢遴選三署郎官補任縣長,瑯笽人趙..當了莒縣縣長,東萊人劉繇當下邑縣縣長,東海人王朗當..丘縣縣長,臧洪當即丘縣縣長。靈帝末年(184~189),他棄官回家,太守張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殺死少帝,想奪取天下,臧洪對張超說:“明府歷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幾個都是大郡的長官,現在王室危在旦夕,賊臣未被梟首示眾,這正是天下義士報效皇室的大好時機啊!如今您所在的郡還未遭戰亂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壹擂戰鼓,馬上會有很多人前來響應。用這支軍隊去誅滅國賊,為天下除害,這正是義士的表現啊。”
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壹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張邈早有此意,於是兩軍在酸棗會合。
張邈對張超說:“聞知弟弟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並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麽人啊?”張超說:“臧洪,真是海內之奇士。他的才智過人,我很器重他。”
張邈會見臧洪,與他敘談,深感驚訝。於是又將他介紹給兗州劉公山、豫州孔公緒,他們與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於是設壹個壇場,準備每人都發誓願,永結同好。各州的長官互相推讓,誰也不肯第壹個上壇,他們壹致推舉了臧洪。
於是臧洪登上了祭壇,拿著承盤,歃血發誓說:“漢室不幸,朝綱混亂,賊臣董卓,乘戰難危害國家,危及皇帝,虐殺百姓,大有侵吞國家政權,讓天下歸其所有的野心。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組成義兵,***赴國難。
今天壹起發誓的人,都應齊心協力,貢獻為臣的壹份力,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心懷二意。如果誰違背盟約,不但他自身性命難保,還會禍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靈,請仔細地看著!”臧洪宣誓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聽了他的誓詞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動起來,人人都願盡自己的壹份力量。可是沒多久,各路人馬尚未決定誰先出戰,卻因糧食吃光而作鳥獸散。
張超派臧洪到大司馬劉虞處與他商議對策,此時公孫瓚已殺了劉虞,到了河間,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戰,他沒能完成使命。袁紹見到臧洪,與他結交,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壹起,兩人都是好友。
適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紹讓臧洪統領青州,以撫慰那裏的百姓。臧洪在青州任職二年,州裏強盜紛紛離去。
袁紹佩服他的才幹,派他任東郡太守,治理東武陽。太祖在雍丘圍攻張超。
張超說:“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他應該來救我。”眾人都以為袁紹和太祖關系已經緩和,而臧洪很明顯地為袁紹所重用,他必定不會毀了自己的前程自招災禍,遠道趕來救援。
張超說:“子源是天下有名的義士,他肯定不會背叛原主,恐怕是被袁紹所禁止,來不及趕上援救啊!”臧洪聽說張超被圍的消息,果然赤著腳邊跑邊哭,召集了他手下的軍隊。他又請求袁紹撥給他壹部分兵馬,以便去救張超,被袁紹拒絕了。
張超終於被滅九族。臧洪因此怨恨袁紹,與他斷絕了壹切往來。
袁紹舉兵圍攻他,歷經數年也無結果。於是,袁紹命令臧洪的同鄉陳琳給他寫信,曉之以個人利害福禍,責之以恩德情義。
臧洪復信說:“離別後的思念,無論是夢中還是醒著,時時襲上心頭,為我們相距不很遠而感到慶幸,但是,由於我們選擇的取舍標準不同而未能相見,悲傷淒愴,充滿心間。“頭些日子,承妳不忘,連賜給我兩封高雅的書信,陳析利害福禍,於公於私,都是很透徹的。
我之所以沒有立刻復信,既因為學問淺薄,才性遲鈍,不足以回答妳的詰難;也因為妳帶著小妾,在袁紹那邊逍遙自在,可妳的家小還在城裏,我又是袁紹的仇敵。妳自己如此境地還替別人辦事,雖然忠心耿耿,披肝瀝膽,卻還是被疏遠的有罪之人,雖言辭中聽也還要受責難,自救尚且不及,怎會顧憐別人呢?同時,憑妳淵博的才識,豈會在大道上犯傻,不了解我的誌向呢!然而妳卻還是說來說去,我由此而知,妳的話是言不由衷,想解除自己的災禍。
假如壹定要計較長短、辯論是非的話,那麽關於是非的標準,天下人各有各的說法,真的說來,反倒又說不明了,不說卻也沒有什麽損失。再者,若是說了,便會宣告絕交,有損道義,那是我所不忍的。
因此便擱開紙筆,全然沒有答復,也望妳能體諒我的心情,知道我的主意是不會再改變的。可又壹次得到來信,援古引今,洋洋灑灑寫了六張紙,盡管原來打算不和妳去說,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壹個微末小人,本為主人(袁紹)效勞,竊居大州職掌,(主人於我)恩深誼厚,我難道忍心反過來與他兵刃相見?每次登城指揮部隊,望著主人的旗鼓,回想故友的斡旋,撫弦搦箭,不由得淚流滿面。
為何呢?自以為輔佐主人,無可悔憾的;主人對我的恩寵,超出別人。在剛受任(主持會盟)之時,發誓要了結天下大事,***尊王室。
豈知天子不快,張超的州郡被曹操攻占,郡將像周文王被拘囚牖裏的困厄,張超敗走陳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軍。假如我的計劃執行得晚,則喪失忠孝的名聲。
2.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3. 《夏之夢》閱讀答案夏之夢 陳靜 (1)冬帶著它的莊重過去了,留給人的不盡是輕松,還有隱隱約約的疲憊;春帶著它的羞澀消逝了,留給人的不盡是歡欣,還有淡淡的惆悵。
冬是漫長的,春是短暫的。(2)夏歡跑著來了,帶著他的火熱與熱誠。
於是,我們幾個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撲向奇妙、豐富的大自然,去做壹個溫馨的夢。(3)我們來到田野,覓那新的意境,尋那緊張的學習之後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來撫摩壹下所鐘愛的小草吧。春天我曾來過這裏,柔嫩而纖弱的小草像是雛雞的小嘴,壹片鵝黃。
我們竟不忍心再來“踏青”了。看呀,現在的小草,他們伸出堅實的雙臂,托舉遊人的腳步,賦予大地奮發向上的基調。
(5)綠——夏天的綠撲入眼簾。這時,我們才真切的地感到:冬天是呆板無味的,因為她失去了綠;春天是吝嗇的,只讓風兒捎來壹抹綠;唯有夏天才這樣慷慨大度,把心中的愛物無私奉獻給大地,獻給充滿幻想的孩子。
哦,夏天的綠這麽濃這麽釅,這醉人的綠呀,仿佛壹張紡織的巨大的網,籠著小河、村莊、田野。多想伸出雙臂把她擁抱,但這是壹個怎樣的幻想呀。
(6)小草匍匐大地,捧出壹朵朵繽紛的花;含珠帶露的金魚尾,鮮艷如火的紅葉李,展翅欲飛的蝴蝶花,還有不知名的小花,叢叢疊疊開得紅紅火火,奔放熱烈,連我們的花裙子也要自慚形穢了。她們在微風中搖曳著、起伏著、閃爍著,催開了我們萌動的心房。
夥伴們,腳步輕些,再輕些,別驚醒她們美妙的夏之夢。(7)漫步小河堤,兩旁挺立的白楊樹,就像是它們在夏天裏寫下的詩行。
寬大的葉子閃著光暈,殷勤地投下陰涼,好似壹條走不盡的走廊。(8)我們亮起了尖細的歌喉:“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眼望四周陽光照,但願永遠這樣好……風兒追逐著我們,吹散的長發隨意飄動,半掩住由於激動而漲紅的臉龐,撩撥起奮發的心緒,飛向悠遠的天際…… (9)哦,壹條曲折流淌的小溪——壹條繞著村莊的銀色項鏈。夥伴們向前飛去了,像壹只翩翩的銀蝶。
河中漂浮的水草,鋪滿河底的鵝卵石,無壹不閃著它們巨大的引誘力。我們索性脫掉了鞋子,光著腳丫,開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鬧,大聲地喊,大聲地笑——我們無所顧忌。
為什麽要顧忌呢?既然是自己喜歡做的,就不能使感情受屈。(10)我們喜歡這個樣子!(11)這就是夏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
(12)忽然,壹縷清香飄來,融入少女的純情與憧憬。哦,那是壹簇簇野花的芳香,我們輕輕地閉上了眼睛……17.為了突出夏的魅力,文中多處與冬春比較,請在文中找出三季各自的不同特點。
(捕捉關鍵詞語作答)(6分) 冬: 春: 夏: 18.文章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19.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請妳在文章的劃線句中選壹例作語言鑒賞性的批註。(可從用詞、句式、手法上鑒賞其特色。)
(4分) 批註: 20.第(10)段的“我們喜歡這個樣子”中的“這個樣子”具體指什麽樣子?由人們在夏天的快活樣子,我們自然地聯想到寫祥子夏天在烈日與暴雨下拉車淒苦的名篇,這個名篇出自哪本名著哪位作者?(4分)21.本文第(6)段和以下朱自清《春》中的文段都是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手法從形、色、態三方面描寫花的多、盛、美,除此之外,妳能分辨出這兩段文字在寫作對象和手法運用上有哪些不同之處嗎?(6分) 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裏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17.冬莊重漫長,失去綠顯得呆板無味;(2分) 春羞澀短暫,只有壹抹綠顯得吝嗇;(2分) 夏火熱赤誠,慷慨大度綠得濃釅。
(2分)18.小草、野花、白楊、小溪。(2分) 熱愛夏天,擁抱自然。
(2分)19.示例(1):第(7)段描寫兩旁挺立的白楊樹用了“詩行”和“走廊”兩個恰當的比喻,從不同角度生動形象地寫出其詩情畫意,再現了夏的魅力情趣。示例(2):第(9)段的“閃”字很有動感,用得很貼切,既與前面的“河水”照應,又與後面的“引誘力”吻合。
(答案多元,可從用詞、句式、手法上鑒賞其特色。選例1分,分析3分***4分。)
20.我們索性脫掉了鞋子,光著腳丫,開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鬧,大聲地喊,大聲地笑(2分) 《駱駝祥子》、老舍。(2分)21.本文第(6)段寫的是夏花,(1分)用花裙子與花比較突顯夏花多姿多彩的美(2分) 朱自清的《春》文段寫的是春花,(1分)虛實結合,用想象虛寫樹上的花結成果的喜人景象;用蜜蜂蝴蝶烘托春花的爛漫甜美、生意盎然。
(2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則可,《春》兩種不同的手法只要寫出壹點則可得2分)。
4. 初中文言文王守壹的翻譯及習題答案王守壹
唐朝貞觀初年,洛陽城有個平民百姓叫王守壹,自稱是終南山人,經常背著個大壺賣藥,有人求他買藥買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趕著沒病的人送給他藥,這人十天後必定染上重病。有個叫柳信的,祖祖輩輩住在洛陽,他家有萬貫財產,卻只有壹個兒子。兒子成年後,忽然在眉頭生出個肉塊。多次讓人治療,肉塊也不能除掉,聽說有這麽個王守壹,他便親自登門祈求,請到家裏後,便叫出兒子讓他看。王守壹先點上香,叫人擺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麽壹樣,然後才從藥壺裏取出壹丸藥。用嘴嚼壹嚼攤敷在肉塊上,又叫擺上酒肉筵席。不多時,肉塊破了,有壹條小蛇露出來掉在地上,長約五寸,五彩斑斕,漸漸長到壹丈左右長。王守壹把筵席上擺的酒喝光了,對著蛇呵叱壹聲,那條蛇便騰空躍起,頓見雲露繚繞天色昏暗。王守壹忻然自得地騎著蛇飛去,不知飛到了什麽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飯後,也總喜歡捧著自己的肚皮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有壹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蘇東坡當年的口吻聲氣問周圍的人:“妳們可知道我肚子裏裝的是什麽?”這問題壹出,可就熱鬧了,有說滿腹文章的,有說滿腹經綸的,有說腹藏十萬甲兵的,有說腹中包羅萬象的,總之,都是惟恐馬屁拍得不夠響。可不知怎的,左宗棠這回卻拗著勁,對那些恭維的話無動於衷,腦袋瓜搖了又搖。帳下有位小營官在家鄉原是個放牛伢子,他憑著樸素的直覺,大聲說:“將軍的肚子裏,裝的都是馬絆筋。”左宗棠壹拍案桌,跳起身來,誇贊他講得太對了。這小鬼就憑壹句正點的話,破格提拔。湖南土話稱牛吃的青草為“馬絆筋”。左宗棠生於古歷壬申年,屬猴,但他最喜歡的卻是牛,喜歡牛能負重行遠,為此他不惜詭稱自己是牽牛星降世。這話可不是說著好玩的,他在自家後花園裏,專門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壹個,樣子酷似牛郎和織女,此外,還雕了壹頭栩栩如生的石牛,置於壹旁
5. 《三國誌.臧洪傳》的片段翻譯靈帝末年(184~189),他棄官回家,太守張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殺死少帝,想奪取天下,臧洪對張超說:“明府歷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幾個都是大郡的長官,現在王室危在旦夕,賊臣未被梟首示眾,這正是天下義士報效皇室的大好時機啊!如今您所在的郡還未遭戰亂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壹擂戰鼓,馬上會有很多人前來響應。用這支軍隊去誅滅國賊,為天下除害,這正是義士的表現啊。”
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壹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張邈早有此意,於是兩軍在酸棗會合。
張邈對張超說:“聞知弟弟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並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麽人啊?”張超說:“臧洪,真是海內之奇士。他的才智過人,我很器重他。”
張邈會見臧洪,與他敘談,深感驚訝。於是又將他介紹給兗州劉公山、豫州孔公緒,他們與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於是設壹個壇場,準備每人都發誓願,永結同好。各州的長官互相推讓,誰也不肯第壹個上壇,他們壹致推舉了臧洪。
於是臧洪登上了祭壇,拿著承盤,歃血發誓說:“漢室不幸,朝綱混亂,賊臣董卓,乘戰難危害國家,危及皇帝,虐殺百姓,大有侵吞國家政權,讓天下歸其所有的野心。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組成義兵,***赴國難。
今天壹起發誓的人,都應齊心協力,貢獻為臣的壹份力,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心懷二意。如果誰違背盟約,不但他自身性命難保,還會禍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靈,請仔細地看著!”臧洪宣誓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聽了他的誓詞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動起來,人人都願盡自己的壹份力量。
6. 羅必元文言文答案原文
羅必元,字亨父,隆興進賢人。嘉定十年進士。調鹹寧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丞,復攝司法。郡士曾極題金陵行宮龍屏,迕丞相史彌遠,謫道州,解吏窘極甚。必元釋其縛,使之善達。真德秀入參大政,必元移書曰:“老醫嘗雲,傷寒壞證,惟獨參湯可救之,然其活者十無二三。先生其今之獨參湯乎?”調福州觀察推官。有勢家李遇奪民荔支園,必元直之;遇為言官,以私憾罷之。知余幹縣。趙福王府驕橫,前後宰貳多為擠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為直之,言於州曰:“區區小官,罷去何害?”人益壯其風力。
淳祐中,通判贛州。賈似道總領京湖,克剝至甚。必元上疏,以為蠹國脈、傷民命,似道銜之。改知汀州,為禦史丁大全按去,後起幹行在糧料院。錢塘有海鰍為患,漂民居,詔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風。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見曰:“見卿《梅花詩》,足知卿誌。”度宗即位,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致仕。卒,年九十壹。必元嘗從危稹、包遜學,最為有淵源,見理甚明,風節甚高,至今鄉人猶尊慕之雲。
譯文
羅必元,字亨父,是隆興府進賢縣人。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鹹寧縣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縣丞,又掌管司法。當地士人曾極因在金陵行宮的龍屏上題字,冒犯丞相史彌遠,被謫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對待他非常不好。羅必元給他松綁,讓他順利到達目的地。真德秀擔當要職,羅必元寫信給他說:“有個老醫生曾經說,傷寒之類的重疾,只有獨參湯可以救命,但是吃這藥能活下來的十無二三。先生妳就是當今的獨參湯麽?”後調任福州觀察推官。有個有權勢的人家李遇搶奪平民的荔枝園,羅必元為之打抱不平。後來李遇當了諫官,以此私怨罷了他的官。後來他在余幹縣做官。趙福王府在當地驕橫,前後幾任官員大多被其排擠陷害。羅必元到任後,因趙汝愚的墳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緣故,又為平民撐腰,對州官說:“我不過是個區區小官,罷免了有什麽大不了的?”人們更加為他叫好。
淳祐年間,做贛州通判。賈似道總領京湖,克扣剝削極為厲害。羅必元上疏,認為他侵蝕國脈、傷害民命,賈似道(因此)記恨他。改任汀州知州,被禦史丁大全調查去職,後又起復在糧料院任職。錢塘縣有海鰍為禍,淹沒民居,詔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風。羅必元上疏極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見他說:“見到妳的《梅花詩》,即足以了解妳的誌向了。”度宗即位,羅必元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壹歲。羅必元曾經跟隨危稹、包遜學習,治學最有淵源,學理非常明白,風度節氣很高,至今鄉裏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7.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8. 文言文擴展閱讀《曳尾塗中》的答案原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壹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
9. 文言文《鮑君》的練習及答案最佳答案
鮑君
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去,猶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鮑魚,乃以壹頭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村裏因***而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鐘鼓不絕。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至祠焉。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出《抱樸子》)
譯文
從前汝南有個人在田野裏設下了繩網想捕獲獵禽獸。壹天,網裏套住了壹頭獐子,本主沒發現,壹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夠意思,就把帶著的鮑魚放壹只在網裏。本主來後看見了鮑魚,驚怪地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莊裏的人們知道後就在得魚的地方建了個祠廟,叫"鮑君"神,傳說開來,祭祀的人很多。廟的柱子漆成紅色,屋梁也畫了花紋,日日鐘鼓聲不斷。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說這神特別靈,走路人過廟門也都進去祈禱。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裏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麽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