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是唐代繼高適、岑參之後又壹位著名的邊塞詩人,被列為“大歷十才子”之壹。《唐才子傳》稱他為“高適、岑參之流也”。
他早孚盛名,唐代詩人韋應物在《送李侍禦益赴幽州幕》壹詩中,贊譽李益“二十揮篇翰”、“名為天下聞”。他的詩在當時影響較大。史載:“每壹篇成,樂工爭以賂求取之,被聲歌,供奉宮廷。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圖繪。”可知他的詩風行壹時。
李益的人格形象出現各種各樣的版本。千百年來,姑臧李益的“詩”和“人”分別以褒與貶的面目,為人們津津樂道。
擴展資料
1、李益出生在天寶五年(746),聞壹多推錯了兩年。逝世之年,聞壹多《唐詩大系》又定為大和元年(827),事實是大和三年(829)。
2、李益雖然出生在河南縈陽,但其祖籍壹直被古籍稱為姑臧。按輩分,他與唐玄宗為同輩的堂兄弟,但在唐玄宗當皇帝的天寶五年(746)才出生。
3、肅宗、代宗、德宗、憲宗等8帝,均為李益的遠房皇族,因此,李益墓誌中,有榮封“安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的特殊待遇。
百度百科-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