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十三經註疏的來歷

十三經註疏的來歷

隨著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定於壹尊,歷代學者紛紛為諸經作註解。其中,漢朝及稍後的學者們做了大量的註釋工作,人們稱之為註或箋。 唐宋時期,由於時代久遠,人們對漢代的註釋也難於理解了。於是壹些學者不僅註解經傳的正文,而且對前人的舊註也進行解釋和闡發,習慣上就稱之為“疏”或“正義”。

歷代解釋十三經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註和疏本來都是單獨成書的。

南宋時期始合刻在壹起。南宋紹熙年間始有匯集唐宋之前最具權威性的“十三經”註、疏的合刊本,形成壹整套經書及其註文,稱為《十三經註疏》,後復有十行本。明嘉靖時期有閩本,據十行本重刻;萬歷間有監本,據閩本重刻;崇禎時期有毛氏汲古閣本,據監本重刻。但是明代時期的監本和汲古閣本,因輾轉翻刻,訛謬百出。

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慶時期,著名學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經註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為主,並廣校唐石經等古本,撰《校勘記》附於諸經卷末,號為善本,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本子,素來為世人所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