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汝窯瓷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汝窯瓷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汝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制瓷工藝之壹,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主要代表瓷器,也是中國五大名窯之壹。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被譽為“汝窯之冠”。

汝瓷文化是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精湛的工藝、優美的造型、豐富的釉色、典雅古樸而獨樹壹幟,是我國青瓷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汝瓷造型古樸典雅,以珍貴的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傳世”之譽。隨著光線的變化,釉色美如“雨過天晴雲破”“青翠自千峰來”。土質細潤,坯體厚如董釉,光亮不刺目。器面小而開,有蟬翅紋,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特點,被世人稱為“如玉、似玉、勝玉”。自宋、元、明、清以來,朝廷官員就使用器皿和寶物,視之為珍寶,比商、易、更貴。所謂“汝瓷雖富,不如其美”。

發展歷史:

始於唐朝:

從唐代的汝窯,汝州下轄的臨汝、寶豐、魯山等地有豐富的粘土和茂密的森林,從蟒川斜坡上的沿河店到羅泉、桃溝、梁青廟東南到魯山段店,距離方圓數百裏,大量的方解石、鈉長石、長石砂巖、葉蠟石、螢石、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應時等主要原料分布廣泛。1988年9月,在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也發現了碎琉璃汝瓷罐,為唐代早期產品)。勤勞智慧的汝州人在用泥土制作陶器器皿時,由於燒得高,制作出了與以前不同的陶器制品。表面光滑細膩,色澤迷人,世所罕見。激發了汝州陶瓷人的智能技能,並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完善,使這壹發現越來越成熟。

物產豐富的汝州,本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文化積澱源遠流長。貞觀之興,使汝州經濟空前繁榮。汝州陶器的發展促進了陶瓷業的繁榮。汝州制瓷業的繁榮表明,早在古代,汝州制瓷技術就已經先進。

興盛於北宋:

汝瓷位列中國宋代汝窯、鈞窯、官窯、哥窯、定窯五大名窯之首。楊迪大業初年(公元605年)產於河南臨汝,臨汝名汝州,故名“汝瓷”。汝瓷最早燒於唐中期,北宋時聞名於世。它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斷,繁榮前後不過二十余年,因此彌足珍貴。汝瓷稀有,世界僅存67件半,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衛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博特博物館、日本大阪東洋陶瓷博物館、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聖路易斯等著名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燒制青瓷中心

汝窯北宋時期,北方燒制青瓷的中心在汝州(當時屬直隸州,即今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汝州轄賈縣、隆興縣(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弋陽縣)。汝州四方有多處燒青瓷的古窯遺址,形成“汝河兩岸百裏山水,處處火滿”的繁榮景象。南北瓷區;北區從汝河北岸汝州市的張公巷、文廟,大禹鄉的東溝、陳家莊到臨汝鎮的黃姚。二是從北汝河南岸的延河店,向東南方向延伸至羅泉、桃木溝、梁青廟、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裏,上千座窯址。鼎盛時期有300多座窯子,遍布內鄉、益陽、新安、黃河以北。這是汝窯生產史上的壹個繁榮時期。汝州東北部燒制略具裝飾花紋的青瓷,釉色極潤翠綠,為早期產品;南方燒制,多以印花或雕花裝飾,在透明的艾草釉下若隱若現,但制作時間可能晚於南宋;市區出土的新窯具多為汝窯,多為天青汝瓷。汝瓷還生產天目瓷、白瓷、花瓷和茶釉瓷。

官方用品

北宋年間,官府在汝州設窯,其制品稱為“汝窯”。“汝窯”出現時期的越窯衰落後,產品主要是宮廷禦用,只允許返還部分出售,最近尤為少見。汝窯胎質細潤,多如燒香灰。透過釉底略呈粉紅色,區別於同時期的其他青瓷。風格獨特,呈現出淡淡的天藍色,有的略深,有的略淺,但又離不開天藍色的基本基調。妳的釉汁明亮潤澤,充滿了豆綠、粉綠、月光白、綠等等。通體薄片,底部有芝麻粒和微小的支釘,是灼燒的痕跡。現存故宮博物院的“汝窯線紋尊(連)”和“Xi”是古陶瓷中的稀世珍品。

南宋衰落:技藝漸失。

宋周惠的《清波雜誌》、陸遊的《舊學寺筆記》、的《武林往事》、的《石浦》、歐陽修的《歸田集》、趙的《葛沽要略》、汝州誌等都記載了汝瓷的初情。“汝窯宮內禁止焚燒,裏面有瑪瑙粉作油(釉),只有朝廷撿回才能出售。最近特別少見。”宋代詩人葉堅對《談齋畢橫》壹文作了明確的闡釋。所以汝州受命做青窯器,所以河北、唐、鄧、耀州都有,汝窯最有名。“贊。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朝南遷。由於長期的戰爭災難,汝窯被毀,技藝失傳。盡管中國民窯在元、明、清時期仍有燒制,但由於各種原因都失敗了。民國27-30年(1938-1941年),資本家李少初試圖模仿汝瓷,在汝州蟒川延河店汝窯舊址建窯。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原會長馮獻明說:“汝窯的釉色是最難仿制的,比定窯、鈞窯、耀窯的釉色要難得多,而且不易仿制,所以沒有傳世真品。”正如清代督察長孫浩在壹首詩中所說:“青瓷上無雕,非袁氏始耕。名君當年進貢紹興,瓶瓶燈色動。官哥配得上妳,當時聲音的價格。菜蟲是杯具之蛾,人難以久留。金盤玉碗堪稱人間珍品,土中提煉。窯煙寒,野煤長春。”詩人高度贊揚了汝瓷,但也表達了他對失去汝瓷的感受。

現代尋蹤:汝窯遺址

汝官窯遺址是個大謎團。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汝州、賈立安、魯山、寶豐、宜陽、新安等10多個縣市發現了許多窯址,都屬於民窯系統。

汝窯1987,以寶豐縣提供的實物標本為基礎,經上海博物館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復核並試掘。最後在寶豐縣西大營鎮梁寺村南河旁的梯田上發現了汝官窯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內涵豐富。窯具和瓷片堆得像小山壹樣,厚達2-3米。最厚的超過6米。窯址附近盛產瑪瑙石,是汝窯特有顏色的釉料。燒出的青瓷色澤鮮艷,開口美觀。宋哲宗元胡時期,在慶陵鎮設立巡檢司,負責坑的治理。在試掘過程中,出土了20多件皇家汝瓷,包括鵝頸瓶、肩折壺、窄頸小口瓶、碗、盤、洗滌用具、壺、茶盤架和蓋子。這壹考古新發現解決了中國陶瓷史上的壹大懸案,發現了北宋五大名窯汝窯遺址。

汝州和寶豐之間是汝瓷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