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和“直裾”的區別:
壹、“曲裾”和“直裾”的造型不同。
1、“曲裾”是壹種續衽繞襟的服裝,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續衽並不是壹定很長,有的只繞壹圈,有的則層層纏繞,具體的造型千變萬化,不可勝數。
2、“直裾”是華夏衣冠體系中的壹種,其短者謂之裋褕,衣襟裾為方直,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二、“曲裾”和“直裾”的功能不同。
1、“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並合禮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
2、“直裾”早期的時候通常是壹種常服,而非正式禮服,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裏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
三、“曲裾”和“直裾”的歷史不同。
1、“曲裾”到漢代時,宮中的後妃們的衣飾已有了明確的規定,漢代婦女禮服采用深衣制,《續漢書·輿服誌》:“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後漢書》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漢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服飾,紺上皂下;蠶服,青上縹下,都是深衣制(即單衣)。深衣當時是男女通用的服裝。
2、“直裾”漢代的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到了東漢,“直裾”的襜褕出現在宴會等正式場合。東漢的許多畫像石,畫像磚和壁畫中可常見罩住外衣的大袖襜褕的形象。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