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巨骨簡介

巨骨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經穴名·巨骨 4.1 出處 4.2 特異性 4.3 穴名解 4.4 所屬部位 4.5 巨骨穴的定位 4.6 巨骨穴的取法 4.7 巨骨穴穴位解剖 4.7.1 層次解剖 4.7.2 穴區神經、血管 4.8 巨骨穴的功效與作用 4.9 巨骨穴主治病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巨骨穴的配伍 4.12 特效 *** 4.13 文獻摘要 5 骨骼名·巨骨 6 中藥名·巨骨 6.1 巨骨的別名 6.2 來源及產地 6.3 性味 6.4 功能主治 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巨骨 1 拼音

jù gǔ

2 英文參考

Jùgǔ LI16 [中國針灸學詞典]

Huge Bon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ugu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ùgǔ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1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巨骨:1.經穴名;2.骨骼名;3.中藥名。

4 經穴名·巨骨 穴位 巨骨 漢語拼音 Jugu 羅馬拼音 Chuku 美國英譯名 Huge Bone 各

號 中國 LI16 日本 16 法

國 莫蘭特氏 GI16 富耶氏 德國 DI16 英國 Li16 美國 LI16

巨骨為經穴名(Jùgǔ LI16)[1]。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代號LI16[2]。屬手陽明大腸經[1]。巨骨為手陽明大腸經、陽蹻脈之交會穴[1]。巨骨即鎖骨,此穴位靠近鎖骨肩峰端,故名巨骨[1]。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肩臂攣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伸展及擡舉不便,半身不遂,瘰癧,癭氣,驚癇,癮疹,吐血,胃出血,癭氣,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等。

4.1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巨骨穴各壹。

4.2 特異性

巨骨為手陽明大腸經、陽蹺脈之交會穴。

4.3 穴名解

巨骨即鎖骨,此穴位靠近鎖骨肩峰端,故名巨骨[1]。

巨,乃大也。巨骨指膺上橫骨,即鎖骨。此穴在巨骨(鎖骨)與肩胛骨所構成的叉形凹陷處,故以“巨骨”而為穴名。該穴正當鎖骨外端,盡管鎖骨未必很大,但位居肩端,有荷重之功,能維護胸腔臟器,故不言鎖骨而命名為巨骨。[3]

4.4 所屬部位

肩[4]

4.5 巨骨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巨骨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5][6]。

巨骨位於肩端上,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2]。

巨骨在肩胛區,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1]。

巨骨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巨骨穴的位置

巨骨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巨骨穴的位置(肌肉)

巨骨穴的位置(骨骼)

4.6 巨骨穴的取法

正坐垂肩,在肩端上,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取穴。

巨骨穴在肩胛區,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中。正坐垂肩取穴[1]。

正坐垂肩,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的凹陷中取穴[7]。

快速取穴:沿著鎖骨向外摸至肩峰端,再找背部肩胛岡,兩者之間凹陷處即是[8]。

4.7 巨骨穴穴位解剖

巨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分布著鎖骨上神經後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皮膚由頸叢的鎖骨上神經分布。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經斜方肌筋膜入斜方肌,直達岡上窩內的岡上肌。前肌由副神經支配,後肌由臂叢的鎖骨上部分支肩胛上神經支配。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1]。

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6]。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外側支分布;深層有肩胛上神經和動脈分布[6]。

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上動、靜脈[2]。

4.8 巨骨穴的功效與作用

巨骨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巨骨有散瘀通絡作用[1]。

巨骨穴系大腸經和陽蹺脈之會穴,有理氣消痰、鎮驚寧神之功[3]。

4.9 巨骨穴主治病證

巨骨穴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肩臂攣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伸展及擡舉不便,半身不遂,瘰癧,癭氣,驚癇,癮疹,吐血,胃出血,癭氣,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等。

巨骨穴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擡舉不便和瘰癧、癭氣[6]。

巨骨主要用於肩、臂疾患等:如肩臂疼痛、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半身不遂及驚癇、吐血、瘰癧、癭氣等。[1]

巨骨主治肩背疼痛,半身不遂,癮疹,瘰癧,以及肩關節周圍炎等[2]。

巨骨穴主治肩臂攣痛,半身不遂;驚癇;瘰癧,癭氣,癮疹,吐血[7]。

運動系統疾病: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及肩部軟組織損傷;

消化系統疾病;吐血,胃出血;

其它:頸淋巴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6]。

壹般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1]。

直刺0.5~1寸[2]。

直刺或微斜向外下方刺0.5~1寸,肩關節周圍有酸脹感[7]。

直刺0.4~0.6寸,局部酸脹;

向外下方斜刺,深約1.0~1.5寸,肩關節周圍酸脹。

註意: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

4.10.2 灸法

可灸[1][6][7]。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4.11 巨骨穴的配伍

巨骨穴配肩髃、天宗治肩背痛[1]。

巨骨配肩貞、肩髃治肩周炎;配孔最、尺澤、魚際治咯血[1]。

巨骨配手五裏、臂臑治瘰癧[1]。

巨骨配前谷,有舒通經絡作用,主治臂不舉。

巨骨配前谷、合谷,治臂不舉[7]。

巨骨配風池、懸鐘,治頭項強痛[7]。

巨骨配臂臑、肩井,治肩背疼痛[7]。

巨骨配孔最、尺澤、魚際,有降氣止咳,清熱止血作用,主治咯血。

4.12 特效 ***

肩臂拘攣時可用對側手的中指指腹按揉患側巨骨穴,直至患側感到熱或局部有酸麻感,可緩解癥狀[8]。

常按揉巨骨穴,可助肩周炎患者上肢上舉活動改善[8]。

4.13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手陽明、蹻脈之會。

《針灸甲乙經》:肩背髀不舉,血瘀肩中,不能動搖,巨骨主之。

《針灸大成》: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備急千金要方》:主肩中痛,不能動搖。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肩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

5 骨骼名·巨骨

巨骨為人體骨骼名[1]。為柱骨的別名[2]。指鎖骨[1]。見《針灸甲乙經》。古時亦名鎖子骨、缺盆骨和巨骨[9]。《醫宗金鑒》:“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鎖子骨也。內接橫骨,外接肩解也。”或指頸椎。《釋骨》:“骨三節,植頸項者,通曰柱骨。”

6 中藥名·巨骨

巨骨為中藥名,出自《名醫別錄》,為《神農本草經》記載的溲疏之別名[2]。

6.1 巨骨的別名

巨骨、空木[10]

6.2 來源及產地

虎耳草科植物溲疏Deutzia scabra Thunb.的果實。分布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及華南、西南地區。[10]

6.3 性味

辛、苦,微寒[10]。

6.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10]。

1.治胃中熱,小便不利。煎服:3~10g。[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