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壹生,既有真心的歡愉,惹人愛慕,惹人駐足,惹人回望;亦有徹骨的悲涼,惹人慨嘆,惹人憐憎,惹人心疼。千年的風吹雨打,不但沒有消減她的魅力,反而讓她的絕妙佳作隨著歲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逝,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壹壇佳釀,愈陳愈香。
作者美芹根據李清照的人生軌跡,將全本***分為八個部分,每壹部分不僅有李清照同壹時間所做詩詞,還有為我們描述了李清照這壹期的生活狀態。讓我們在了解詩詞,學習詩詞,欣賞詩詞的同時,更加了解這位傳世的女詞人。詞人情感轉合,以及詞人壹生的命運是這本書中牢牢吸引我的壹個重要內容。這或許也是作者的獨道之處吧。
翻開書本,慢品其間,隨著作者的細細詳談,壹位如此鮮活,敢愛敢恨、敢飲敢醉、愛花、愛酒,心系家國與天下的女子便躍然呈現在了讀者眼間。看他人的故事,品不同的人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總會在不禁意間,觸碰到讀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或是會心壹笑,或是潸然落淚。
那壹季節的午後,她降生在齊州(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的老家裏。彼此,她只是壹個初生的嬰兒,在繈褓之中張開的黑色眼睛,如這章丘的山,明亮堅韌;似這章丘的水,清流澈純真。
父親李格非因才華出眾被收入蘇軾門下,母親亦飽讀詩書,才性淑真。滋養於如此才學的家世,李清照自咿呀學語之時,就日日熏陶於書香之中,勤讀經典,研習古時詩文。得冷益於墨香的她,只管消受詩之絢麗、詞之豐饒,根本不曉得這些才氣,會將自己帶去哪裏。
這首《如夢令》旨在憶昔。寥寥幾句,隨習而出,但讀來竟是句句清麗,富有壹種自然之美。純真、靈動、俏皮,鮮活於人前。讀罷,使人可見壹個日暮時刻,壹位乘興而來的少女。
看當時的景色:暗香浮動,壹位清麗的少女嬉戲水上。只見她哼著小曲,笑語盈盈地坐在小船上,追索那壹路斜陽。小栥從水面劃過,激蕩起層層漣漪,晚襯出著最後壹絲暮光,淺淺地泛起光澤,剔透晶瑩。
人壹生最美、最值得懷念的時光、也莫過於此吧。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如果有壹天,當我們回憶往昔,當我們再次閱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會心壹笑?是否會回想起往昔那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呢?
這壹日,日光豐盈,庭院開滿了鮮花,暗香盈動,沁人心脾。她正坐在藤蔓上,蕩著秋千,像任何壹個擁抱著青春年華的小家碧玉。李清照蕩在秋千上,遠遠地望著天上的太陽。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襟,如院落裏那些散發著香氣的花枝,她的身上,有女兒家的香氣流動。
她下了秋千架,輕輕地擦洗自己的雙手,忽聞家仆引著客人入院的聲音,她連忙朝堂內躲閃而去。慌亂中卻將金釵遺落在草叢中。但見來者,少年豐神,精神奕奕。她不覺頻頻回首,任由兩朵紅霞飛上臉頰。
到底是按捺不過那狂熱的心跳,她還是決定冒壹次險,便躲在壹扇半遮的門後,那裏長著壹筆的梅樹,剛好將她的身體掩蓋,於是倚門回首,假作嗅梅。安靜而認真地關註著上屋裏的壹舉壹動……春光之下,相遇之初,少女的心事如同眼前那壹串青澀的梅,占盡這春日的美好。
那麽,這位來者,又究竟是何許人者?
趙家少年名明誠,也就是後來與李清照壹同攜手,踏遍風霜,路過紅塵的愛人。關於這二人的愛情,若要細細講述,似乎能夠寫成壹本書。
這壹日,風和日麗,朗朗晴空,城中趙宅,壹陣陣笑聲穿徹廳堂,貼喜字的花轎到了門口,親人們紛紛道賀。就這樣她做了趙明誠的妻子,註定要是那個今後陪他走遍山水,寫遍春秋的佳人。
身為女子,也許壹生中最大的夙願,就是可以尋找到壹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寥寥數字,就極用其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
在我們的壹生中,是否有也曾有過這樣壹個特殊時刻,那像梅子壹樣青澀的愛戀,如今是否還珍藏在妳的記憶之中?當我們再次細細品味此詞的境意之時,那少女的羞澀、好奇之心,是否會再次掀起妳心中的波瀾?
誰不想尋得壹份安穩的生活,縱然身在官場,也終是希望全身而退,恬靜淡然。然而“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永遠是掛在墻上的美好祈願。婚後不久,李清照的父親不可避免的卷入了黨爭,這對才子佳人也只得被迫分離。行於歸夢途中,她擡頭仰望,以淚洗面。
據記載:重陽佳節,李清照有感思君情懷,提筆寫下這篇《醉花陰》,詞畢,遂郵寄遠方的趙明誠,以明思念之情。
趙明誠得詞,大贊李清照文采飛揚,亦能感受此種心境。反復詠誦,情到深處,竟提筆作詞附和。相傳,他為此閉門謝客,因於室內三天三夜,潛心醞釀,試與李清照比高低。
三日之後,五十闋詞畢。趙明誠故意將《醉花陰》夾於其中,拿給好友陸德夫品評,在焦急的等待中,卻不料等來的回復竟是這樣:“只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趙明誠詫然,哪怕爭強,也終是比不過李清照。
但對於李清照來說,趙明誠能有應和的行動,已屬難得。夫妻二人,相伴壹世,要的不就是情趣相投,妳儂我儂?對她詞的應和,對她情感投入的應和,對這場轟轟烈烈相遇、相守的應和。尚若失去應和,李清照將是何等的孤單啊!
公元1107年,新舊黨爭告於段落。趙明誠的父親因被奸人陷害悲傷而亡。趙氏家簇也慘遭牽連。後因誣陷不成,關押幾個月後全部無罪釋放。雖沒有成功治罪越氏家族,但將其遣散,令其不得入京為官。
趙明誠帶著李清照,壹同回到了青州老家。從此開始壹段“賭書潑茶”的美好時光。也許這是上天賜壹對夫婦的另壹種補償吧!不必再理會官場的是是非非,只有兩人,夫唱婦隨。有情人在壹起,就連空氣都是甜的。他們壹起散步,壹起欣賞文物,執手相攜,遍賞桂花。
李清照對桂花更有壹種欽佩之情。桂花的美好,不是他人言論下的施舍,且大有孤傲清潔,明明其誌的趣味。“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桂花壹開,群芳失色,任憑冰肌玉骨的梅,孤標傲世的梅,也都無法與之較量壹二。
李清照在她的《金石錄後序》中記載了這樣壹段夫妻之間的趣事:
收藏古籍原本是壹件枯燥無趣的事情,然而夫妻二人卻總能從中尋找到樂趣。午後,日光豐盛。飯畢,夫妻二人同坐於“歸來堂”中,拿出珍貴字畫開始品評、猜謎,竈間燒上壹壺好茶。
比賽的具體規則是:在壹堆書史中,誰能迅速指出某壹典故是出自哪本書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為勝,勝者可先品茶。李清照心思縝密、博聞強識,在此方面總是略勝遠明誠壹籌。
這日下午,她又得意舉起茶盞,看到鬥敗的趙明誠愁眉不展,還未品到茶,自己就已忍俊不禁。小小的庭院裏充滿了歡聲笑語。或許是因為情緒太過激動,只聽“哐當”壹聲,茶盞翻倒在在,茶水潑了她壹身。
李清照雖羸但也沒有品到茶,趙明誠作為敗者,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屬於夫妻之間的小小的生活情趣。沒有石破天驚的故事,然而卻如此動人,值得銘記終生。
十年的青州生活,可謂李清照壹生中,最為稱心的歲月。她尚且紅顏未老,他又能側伴身旁。兩兩相處,江湖情暖。如若生命中所有的相逢,都能甜蜜至此,李清照便不是史書流傳下來的李清照。然而,還是希望她的歲月裏能多壹些這樣的美好。
趙明誠重得朝廷賞識,壹紙令下,他匆匆離開青州。自與趙明誠成親以來,兩情相處,妳儂我儂。如今趙明誠赴任,卻將李清照壹人留於青州。寂寂深閨,孑然壹身。
在漫長的等待與煎熬過後,在趙明誠走後的壹年之後,李清照毅然獨身壹人踏上了尋夫之路。然而,壹人上路總是孤寂。莽赴壹場尋愛的旅行,她只好自我鼓勵,說明自己相信,這壹切都是值得的。
這壹日,李清照終於走進了萊州,這個千中默念千萬次的地方。她興奮的沖向終點,去見那個同樣被他念千萬次名字的人。然而當她來達府邸,才知道兩個有的生活究竟有多大的不同。趙明誠帶著她見了他的妾室,最後又見了他蓄養的歌妓。
她終於明白這壹路的擔憂終於成為了現實,她渴望相依相伴的忠貞,已化為了烏有。在青州她是孤獨的,在路上她是孤獨的,來到萊州,孤獨不但未減,反而更重。
終於她的辛苦換回了圓滿。夫妻兩人的關系得到了緩和。溫暖相對的那壹刻,她熱淚盈眶。這樣長久的等待,在她的生命並不是第壹次,在這樣的等待中,她學會了坦然,卻仍然學不會淡然。趙明誠對於她來說,始終是最溫暖,最在意的存在。
夫妻重新團聚,本以為是上天再次感賜與她。然而,天有不測風去。夫妻團聚的第二年,趙明誠的母親因病去逝,而此時國家正值動蕩時期期。趙明誠獨自去守喪之後又調任知州,從此夫妻二人再次兩地分離。
此壹別,不到壹月,李清照等來的卻是趙明誠身患重病的消息。李清照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從水路趕往建康。然而當她趕到之時,他已因服用大量藥劑而不愈身亡。那壹年,他四十九歲,李清照四十六歲。
深情仍在,卻生死生隔。浮生散場,盛宴不再,嬌弱的她,將如此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短短的這十四個字,清楚地交代了詞人所處的環璄,以及當時的心境。自古以來眾來學者對此稱贊絕,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說:“起頭連疊七字,以壹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如今滿地黃花堆積,又在誰來采摘?隨來憐惜呢?守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裏的“黑”字,別有妙趣。張瑞義說:“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她原本就為相思所擾,壹夜無眠,卻在此時,又聽見雨打梧桐,點點滴滴,這次弟怎壹個愁字了得?而愁字偏偏又是全詞的中心,直到此時全詞才算掀到了高潮。
李清照是幸運的。趙明誠雖心思遊移,寵愛過歌姬與小妾,但他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歲月,是與李清照壹起渡過的。他眼中的李清照是“清麗其詞,端莊正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字裏行間是赤祼裸的欣賞與贊嘆。
也許對於李清照來說,能與他壹世相逢、相知、相伴,豈乃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哪個女子不是渴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其實女人壹生,要的真是不多,壹餐壹飯,壹個知心常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