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湖北出土竹簡,專家說它是秦國稱霸天下的秘訣
1983年12月,湖北江陵張家山出土三座漢墓。這些墳墓內並沒有屍體骸骨,有的只是壹些漢代竹簡。然而這些竹簡其意義價值非凡,專家經過為期三年考證認為:這些漢代竹簡記載的是壹本我國失傳已久的奇書,這本奇書也是秦國能統壹天下的秘訣,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我們將時間回溯至1983年12月,當年荊州博物館於湖北江陵張家山清理了三座西漢初年的古墓,直到1984年1月底,考古工作才基本清理完畢。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從這三座漢墓當中發掘了大批竹簡,這些竹簡被統稱為''張家山漢簡,''大致包括《二年律令》《算數書》《引書》等等漢代律法竹簡。得到這批竹簡之後,荊州博物館組織文物專家,還有當地文史專家進行全面修復工作,三年之後,張家山出土的竹簡基本拓印,破譯工作已經結束。
從這些竹簡當中,後人基本上了解這樣壹些事實,漢高祖劉邦建立大統采百家之長,摒棄了秦朝暴政的陋習。且經歷楚漢爭霸多年混戰後,天下早已人困馬乏。所以西漢初期中原政權以休養生息,不主動對外擴張。張家山出土的這些竹簡中***包含了27種漢代律法,涉及範圍非常廣,對社會各個方面責任劃定,還有犯罪之人該采用怎樣的刑法,以及主張對老人的贍養,還有子女繼承權問題都有明確的規定。
同時這批竹簡裏還有許多已經失傳的古籍,《算數書》《脈書》《引書》都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中醫資料。由於張家山漢簡記載內容較為全面,涉及軍事、政要、律法等等相關範疇,直到今日不少專家還在孜孜不倦研究這批漢簡其背後隱藏的知識。可是這批竹簡和我國壹本奇書有關系,這本奇書的名字叫做《商君書》。顧名思義,《商君書》乃是戰國中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變革家商鞅生平記載,也可以說是商鞅於秦國實行改革的重要框架。那麽張家山漢簡和《商君書》有何必然聯系嗎?
大約是公元前375年左右,商鞅從魏國來到秦國投奔孝公,此後商鞅在秦國實行新政改革。雖說商鞅此舉幫助秦國騰飛,可是也讓不少老派貴族利益受損。秦孝公駕崩之後秦惠文王即位,此時商鞅因為得罪太多人,秦惠王不得已逮捕商鞅,隨即將其車裂而死,商鞅在秦國所實施的改革依舊未有停止。讓人蹊蹺的是,商鞅所著《商君書》卻不翼而飛。後世專家認為,應該是商鞅樹敵太多,加上秦惠文王新王登基,害怕壹些秦國貴族聯合起來反抗王權統治,所以將有關商鞅的壹切通通銷毀,只留下了些蛛絲馬跡。
西漢距離秦國年代並不遠,漢高祖劉邦壹股腦的繼承秦制,《商君書》其精髓內容很可能被劉邦汲取而來用於大漢政權。張家山出土的這批漢簡,很顯然就是商鞅所著的《商君書》。只不過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正版《商君書》,早已不可考。而商鞅在秦國改革留下的框架,壹些基礎律法則被西漢全部繼承而來。張家山漢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商鞅的改革之法《商君書》的另壹種演變。
和大家說個小細節,張家山漢簡最終成書時間應該是呂雉掌管大權之時,我們現在能看到這些古籍,還是要感謝這位呂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