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從中西醫兩個角度看兒童抽動癥病因

從中西醫兩個角度看兒童抽動癥病因

兒童抽動癥又稱抽動壹穢語綜合征,是壹種復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常見於3~15歲兒童,男孩多於女孩,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眨眼,面部肌肉抽動,縮鼻子,搖頭,聳肩,穢語,喉內發聲以及腹部及肢體不自主抽動等等。

西醫認為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大腦運動分析器興奮性高,極容易發生抽動性反應,推測可能與遺傳、體質、藥物應用不當有關。尤其是具有特殊素質的兒童,當有某種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動作時,均易形成此類運動性條件反射,成為病理性惰性反應,日久則成為習慣性抽動。而在中醫古籍中,雖未有過抽動癥的病名,但有大量相關癥狀的描述。如明·王肯堂《證直準繩·幼科·慢驚》:“水生肝木,木為風化……瘛疭漸生,其瘛疭癥狀,兩肩微聳,兩手下垂,時腹動搖不已……”

依上述的特征,兒童抽動癥當屬“肝風內動、風痰”等範疇,其本為肝、腎、脾,其標為風、火、痰、濕。中醫思想中的肝與西醫單純的肝臟不同,它包含了疏暢、條達的作用,當此功能受到損害,肢體就會有抽動、痙攣的臨床表現。肝腎聯系密切,二者之陰互滋互養,耗損則肌肉惕動而成抽動癥。中醫認為脾為中氣運轉的關鍵,當脾氣虛弱時,中焦水谷運化無權,易產生水濕等病理產物。又因為小兒乃稚陰稚陽之體,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內外致病因素易引動肝風,故可見肝風內動之候,脾虛濕盛、痰濕阻滯、蒙蔽心竅、心神失主則不自主地抽動和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