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近血簡介

古籍中的近血簡介

近血為癥狀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後排便者 。出血部位離 *** 較近,先血後便,血色較紅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病脈證並治》:“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景嶽全書》謂:“血在便前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 *** 。”腸風、臟毒多見之。近血可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及直腸癌腫或息肉、痔瘡、肛裂等。參見腸風、臟毒:腸風:腸風系指壹種以便血為主癥的疾病 。《黃帝內經素問·風論》:“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後世用其名而含義不壹:1.腸風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可用卷柏散、內補散等方。2.腸風泛指內痔、外痔、舉痔、脫肛、肛瘺出血。《世醫得效方·大方脈雜醫科》:“槐角丸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瘺。”3.腸風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癥。《三因極壹病證方論》亦稱為風利。《證治匯補·下竅門》:“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癥便前出血如註,顏色鮮紅, *** 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外風可選用槐角丸或柏葉湯;內風宜選用胃風湯或人參胃風湯。4.腸風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郁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而其條分縷判,則有風入大腸,留滯不散,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有陰分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臟毒:1.臟毒指壹種內傷積久所致的糞後下血。《醫學入門》卷五:“自內傷得者曰臟毒,積久乃來,所以色黯,多在糞後,自小腸血分來也。”以糞後下血汙濁色暗為主癥,可伴見胃納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黃膩,脈濡數等。治宜清解熱毒為主,選用槐花散、臟連丸、黃連解毒湯

詳見百科詞條:近血 [ 最後修訂於2015/12/27 21:24:15 ***88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