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們的國名“中國”是幾時有的?誰編出來的?如題 謝謝了

我們的國名“中國”是幾時有的?誰編出來的?如題 謝謝了

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代; 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外交文獻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 中國正式作為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簡稱中國,也就是叫作中華的國家。 現在的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和國。 中國壹詞的由來 “中國”壹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壹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壹帶。 關於“中國”壹詞的含義,大致有兩種解釋:1.中國二字有京都、京師之意。最早這麽用中國壹詞的便是《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經綏四國”。據說這幾句詩是規勸暴君周厲王的,讓他先從愛護京都的人民開始,然後推而廣之,安定天下。漢代研究《詩經》的學者毛萇,特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作註:“中國,京師也。”《孟子》中記載了壹段齊王對大臣說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照現在的意思,不過是想在京城中給孟夫子蓋間房子而已。漢末學者劉熙也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日中國。”2.中國壹詞指古時華夏民族聚居的區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大河南北,古稱中土、中原,或稱中夏、中華。當然也被稱為中國。這些稱呼,實際是指黃河流域壹帶。如《史記楚世家》載:“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當時的楚地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這裏所講的中國實際上就是對黃河流域的幾個國家的統稱。 在我國古代,國家有時統壹,有時分裂,中國壹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壹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壹詞所包括的範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壹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壹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民國,當時合漢、滿、蒙、回、藏五個大族為壹家,定名為中華,全稱為“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其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1949年lO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和國”也簡稱“中國”。 “中國”壹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壹直只是作為壹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壹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現在,世界上只有壹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和國。“中國”壹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 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在實際的語言操作中“中國”壹詞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國際媒體上壹般是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