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臨沂有哪些文化古跡?

臨沂有哪些文化古跡?

鳳凰嶺遺址

鳳凰嶺海拔10-20米,海拔60-70米,最高峰75米。它由五個饅頭形狀的大土堆組成,南北長1公裏,東西寬300多米。五個土堆中的三個已經被夷為平地,剩下兩個。1982年5月,第十四鐵路局在此取土修築延(州)石(九)鐵路沂河東段路基,開挖時發現墓葬。臨沂地、縣文物管理部門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挖掘清理。那年冬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冒著嚴寒,打破只在春秋兩季考古發掘的常規,搶救發掘鳳凰山遺跡。通過大規模的科學發掘,現已清理戰國至漢代墓葬88座,出土文物有鼎、盒、罐、壺、罐、銅鏡、五銖錢等。此外,還有8個音樂和舞蹈和雜技俑,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在這些墓葬中,最大的是東周墓。該墓呈方形,占地面積近100平方米。它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壹個戰車坑,壹個器皿坑和壹個墳墓。早些年的墓,有11沒有棺材的骨架,是奴隸的墓。主墓北面25米處有壹個神器坑。出土文物包括9個鐘、7個鼎、14個矛、4個弓、1個簇鈸、1個船和供品。最大的鼎重35公斤,最長的矛有3.09米。同時,鳳凰嶺遺址還出土了許多細石器,發現了許多火遺跡。這些細石器包括各種形狀的石芯石器和石屑石器。多為傳統間接玩法制作,具有典型的細石器特征。細石器在山東省首次發現,代表壹個歷史時期的獨立文化,存在於距今約1至20000年前的中石器時代。這壹發現填補了魯南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農業的空白。

泉上屯遺址

泉上屯遺址位於河東區湯頭泉上屯村東,臨沂市西南30多公裏處。村西有唐河,西北有唐山,是壹個依山傍水的河邊平臺。遺址東西寬750米,南北長15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呈紡錘形土狀堆積。向東約1500m處,有壹條南北向蜿蜒的低山,群眾稱之為“長虹嶺”。屬於沂沭斷裂帶的小構造地層和丘陵,以侏羅系和白堊系紫色砂巖為主,場地位於沂沭河分水嶺上,由沖積形成。

就泉上屯遺址在中國考古學中的地位而言,它應屬於華北地區的中石器文化體系,與黃河中上遊的大理沙園、沁水夏川、許昌荊靈、河北黃驊等地的細石器文化處於同壹發展水平。就山東而言,泉上屯是為數不多的中石器時代重要遺址之壹。它的發現填補了山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空白,連接了新石器時代考古缺失的壹環,從而使山東史前序列的建立成為現實,解決了建國30多年來山東史前考古的壹個突出重大問題,讓考古學家初步了解了這壹新遺跡的面貌和形成過程。

當時,泉上屯遺址在山東省除臨沂外的各地都是未被發現的文物。1992年6月,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政府設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現立於泉上屯村東。

青峰嶺遺址

青峰嶺遺址是以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為主的史前民居。它的發現引起了中外石學界的關註,為研究人類歷史發展和魯南古代發展史做出了巨大貢獻。

遺址位於河東沖溝鎮王政田莊村北,東南為劉田莊,北為楊馬莊。向東700多米,束河的壹條支流從西北流向東南。該場地是壹個由紅砂沖積而成的紡錘形高地,北端向西,南端向東。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57.5萬平方米。遺址發現於1982,65438+2月,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

青峰嶺遺址是繼鳳凰嶺遺址發現後,山東第二個大型中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文物、遺跡較多、保存完好的遺址。就遺址保護的意義而言,有助於研究中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研究人類進化史,劃分第四紀地層,研究古氣候和植被環境變化。

青峰嶺、鳳凰嶺等遺址的發現被稱為“中石器時代”,因為其考古時代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即將結束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即將萌芽的過渡時期。根據考古學的命名原則,清風嶺遺址應該屬於此前發現的鳳凰嶺文化。這壹發現填補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東中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大範莊遺址

大範莊遺址位於臨沂市河東區相公鎮大範莊西0.5公裏,蘭濟公路旁。遺址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40米,總面積30000平方米,地面以上6-8米,呈饅頭狀。周漢時期的土墩上層遺存,曾多次遭到破壞和丟失。1965,村民取土填王,發現文物,上報。後來原臨猗縣文物部門組織人員在此進行發掘。由於“文革”,發掘工作被迫暫停,共清理新石器時代墓葬26座,出土文物768件。其中,有20件石器,主要是鏟子、手鐲、箭頭、石飾品等。有23件骨器,主要包括骨鏃、獐牙、獸牙等。器物最多的是陶器,有725件,主要有混砂陶器、泥黑陶、混砂白陶和混砂紅陶。器皿多為平底器皿,三腳架和圓足器皿有豆和帶柄的穿孔杯。高柄穿孔杯30個,胎壁極薄,類似蛋殼,故稱蛋殼陶。是龍山黑陶中的精品,形制規整,器物明暗分明,造型多樣,是古代陶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