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在2006年首次亮相,當時正是時候?十壹?黃金周期間,於丹被節目組邀請到《百家講壇》進行為期七天的《論語》解讀。在闡釋的過程中,她緊扣當代人類面臨的心理困惑,以獨特的視角闡釋經典古籍,拉近了當代普通人與千年前聖賢的距離,讓晦澀難懂的古籍以另壹種方式走進人們的內心。
在節目中,於丹用《論語》中蘊含的做人之道,與觀眾探討人際關系的相關問題。她認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把握好分寸,有時候不必拘泥於原則,不懂得變通。我們心中要有壹把明確的尺子,在衡量事物好壞的同時把握壹定的尺度。她還強調說?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把有限的情緒留給最應該用的地方?。這個解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節目播出後,她的事業如日中天,壹時間在國內掀起了壹股浪潮?於丹熱?成為受人尊敬的國學大師。
於丹成名後,曝光率越來越高,開始活躍在各個平臺的文化綜藝節目中。2013熱播的《漢字英雄》節目還聘請她和高、等文化名人壹起擔任評委,可見人們對她的才華和能力是非常認可的。《漢字英雄》作為國內首檔大型文化綜藝季播節目,深受眾多熱愛傳統、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喜愛。於丹在節目中很有說服力,不僅耐心地指導孩子書寫正確的漢字,還在節目中講解每個漢字的變形和發展,非常耐人尋味。於丹綜藝感極強,她不斷的金句為節目增添了不少亮點,使得《漢字英雄》的收視率在同期的文化綜藝節目中遙遙領先。
也許是因為他在各個領域都很受歡迎,於丹註定要走壹條不同的道路?黑色和紅色?路線,有人喜歡有人排斥。我們知道,於丹本是影視傳媒領域的從業者,她的文字乃至形象都離不開傳媒行業特有的商業影響力。因此,文學界的壹些人對丹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進行壹系列商業活動的行為頗有微詞。有學者指出?國學?“二”字不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最初的專業範疇,而是現代人對經典的統稱,認為這種粗略概括傳統文化的方式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認為於丹的文學造詣還沒有達到大師級別,不應該如此追捧。
2012 12 11壹場盛大的昆曲演出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拉開帷幕。當晚眾多歷代知名昆曲藝術家蒞臨現場,為最高學府的學子們帶來了精彩的聽覺盛宴。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演出,老藝術家們已經汗流浹背。隨著最後壹個音符款款落地,這場引人入勝的演出圓滿落幕,會場爆發出雪崩般的掌聲。同學們還意猶未盡,期待希望藝術家們能講解壹下關於昆曲發展與傳承的相關知識。這時,於丹走上了講臺,準備對這場演出發表自己對昆曲藝術的看法和理解。沒想到現場觀眾突然沸騰起來,給她施壓,要求她毫不留情地離開講臺。於丹不得不匆忙結束這場尷尬的演講。
這場鬧劇給於丹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使她立即成為眾矢之的。據了解,臺下的觀眾認為於丹的資歷不足以成為最後的嘉賓,也有人不認可她對經典的詮釋。同時,有人指出於丹對《論語》的解讀不夠全面。人們認為她不能用自己的觀點討論聖賢的思想,也不能把現代?雞湯?邏輯嵌入經典。因為北大有思想開放、學術交流頻繁的特點,所以參加講座的學生並不都是本校的,也有壹部分是社會大眾的,所以當人們有不同的想法時,出現反對的聲音也是壹個普遍現象。
我們不客觀評判這場鬧劇,也沒必要過分追究。人們對丹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每個人對經典的定義不同。這些論證是傳統文化進入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要知道,每個人對經典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壹樣的,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同。於丹在《百家講壇》的講解可能簡單片面,但卻非常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可以幫助那些沒有讀過經典的人打開壹扇通往經典的大門。業內學者可能對經典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們是專業的,能準確解讀經典的含義。兩者的激烈碰撞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百家爭鳴的氛圍。想戴皇冠,就要承受它的重量?於丹老師面臨的尷尬困境是對她自身知識水平的壹個警告。希望在磨礪好基本功之後,她能繼續在領獎臺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