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圖書館,原名石家莊圖書博物館,創建於1950,1954年入駐人民文化館。原來的藏書被改成了圖書館。7月1958,石家莊圖書館正式成立。博物館位於南大街13號,只有十幾間400平米左右的平房,四名工作人員,藏書65438+萬余冊。1968移至No。18,北大街在建。
1988年,因樓房地基下沈,舊樓拆除擴建為新樓,建築面積13896平方米,於199112日投入使用。2005年7月,李文啟等市領導先後視察市圖書館,決定對市圖書館進行改擴建。在現有用地範圍內,對市圖書館主樓進行升級改造,將原有的三層老書庫拆除重建,與主樓形成和諧統壹的整體,擴大建築面積,增加閱讀功能,改善圖書館外觀。
石家莊圖書館經過改擴建,於2008年6月5438+10月試運行,2月65438+8月65438正式向讀者開放,面積16170平方米,藏書近百萬冊,閱讀座位近千個,設有數字資源館、報刊閱讀館、文獻及圖書綜合借閱館。借閱室是壹個通透格局的大工作室,集收藏、借閱、閱讀、上網於壹體,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從單壹、半開放服務模式向多功能、全方位開放服務模式的轉變,成為省會現代化標誌性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石家莊圖書館認真貫徹“平等、免費、開放”的理念,堅持“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工作宗旨,以建設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圖書館為目標,開拓創新,創造特色,不斷開發新的服務業態。現每年接待讀者654.38+0.6萬人,社會效益顯著,兩次被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全民閱讀優秀組織獎”。
石家莊市圖書館實行“全開架、零門檻”免費服務,現設有總服務臺、普通圖書、報刊雜誌、歷史文獻、數字資源、少兒閱讀、盲文閱讀、休閑閱讀、參考咨詢服務、讀者自習室、報告廳、展廳等15個服務窗口,努力為讀者提供豐富、便捷、高效的服務。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大力推進數字化建設,先後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手機圖書館、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引進安裝了電子書借閱機、LED大屏幕檢索機、報紙閱讀器、點讀機等現代化設備,建設了較為完善的數字化硬件平臺、資源平臺和服務平臺,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無處不在。2014全館安裝自助借還設備,實現了圖書自助借還。同時建立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服務大廳,全年365天24小時為讀者提供借閱、還書、閱讀、無線上網等服務,實現了現代化、自動化建設和圖書借閱服務的歷史性突破和創新。大力推進總分館體系建設,先後建成新華、正定、新樂、趙縣、平山、槁城等15個縣(市)分館,實現了借閱共享、資源共享。以石家莊圖書館為主館,縣(市)區圖書館為分館,覆蓋全市的網絡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此外,積極探索建立以借閱服務為主,公益講座、主題展覽、電影欣賞、音樂會、相聲表演等為輔的多元化服務新格局。比如師圖講堂,通過邀請知名專家現場授課、舉辦公開課等方式,吸引了眾多讀者前來聆聽。每年舉辦190余場公益講座、藝術表演、電影放映、閱讀推廣活動,受眾超過25000人。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成為我市壹道亮麗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榮獲“河北省圖書館服務創新獎”等多項大獎。常年舉辦國學講座、英語俱樂部、中國繪本故事、閱讀知識競賽等少兒活動,特別是每年舉辦的趙巖少年閱讀系列活動,每年吸引全市近3萬名中小學生參加,影響廣泛;“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和使用圖書館,感受不同閱讀方式的快樂,為創建學習型城市、推動全民閱讀、提高市民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6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石家莊圖書館免費開放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