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鮑斯鎮的建築遺跡

鮑斯鎮的建築遺跡

霧亭鄒定甫廟(荊楚小學舊址,現鄉政府後面舊宅)是朱德、蔣於1930+10月6月率軍至時的故居。

上堡西南的鄒公廟,據《長汀縣誌》記載,建於明代。它是壹座建築宏偉的無梁鬥拱沈箱屋頂,體現了明代建築的特殊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它已經被重建。

“梅園”遺址

“梅園”是清代著名兒童啟蒙讀物《遊學瓊林》(增刊)的作者鄒勝邁的住處,位於連城縣鮑斯鄉吳歌(天茶)村吳同剛村腳下。

鄒勝邁,本名武岡,壹生未成名,但以布衣之身勤於著述,著有十余種,尤其是《遊學瓊林》(副刊),在中國流傳了三百多年,至今仍是中國古代啟蒙讀本的經典。“梅園”是明末清初鄒勝邁的祖父所建。因為裏面種了梅樹,所以得名“梅園”,背靠吳同剛,前面是鰲峰山。根據鄒的家譜,原建築是壹個非常豪華和巨大的建築群,被稱為“梅園第四樓”。但由於清末壹場大火,只剩下廢墟和壹座門樓,門樓上寫著“梅園”二字,是鄒勝邁親筆題寫的。

木刻版印刷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做出的傑出貢獻。其中印刷術,從唐朝到清朝,遙遙領先於世界,壹度傳到亞非國家雕版印刷,開世界之先河。

鮑斯,壹個古老的城鎮,是古代雕版印刷唯壹活著的見證。鮑斯位於閩西連城、長汀、劉清、寧化四縣交界處,是壹個偏遠的山城。但也曾因雕版印刷業的興盛而聞名,成為明清時期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壹個。被列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幸存的古書店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壹天,“中國網絡媒體西海岸行”壹行人冒著氤氳的細雨來到這裏參觀。我們看到的子人樓是典型的明清時期集住宅和書店於壹體的建築。由天寶殿、五本殿和漢寶樓組成。由鄒三兄弟於1809年所建,占地10畝,九堂十八井,140余間。上、中、下三廳為公共活動場所,側廳和壹廂房為居住生活區,二廂房和大門前側房為書店,後院為倉庫和雜物房。出版的書銷往江西、廣東、浙江、杭州、蘇州、杭州等地。

據史料記載,鮑斯雕版印刷業有三個起源:南宋末年、明朝成化年間(1465至1487)和明朝萬歷年間(1580)。標準是什麽還有待考證,但說明歷史悠久。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乾隆、嘉慶、道光三代進入鼎盛時期。印刷廠的書店很多,至少有100家代代相傳的大書店,中小型書店星羅棋布。當地書商有數百家,有定點經銷,也有流動銷售。外地書商也絡繹不絕地前來成批銷售,使鮑斯出版的圖書壟斷江南,暢銷全國,流傳海外。隨著印刷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它逐漸衰落。

在鮑斯,版權,壹個現代流行語,在那個時候有了它最初的萌芽。在中國鮑斯雕版印刷展廳,壹塊塊黑色斑駁的木刻板疊放在櫥窗裏。所有藏板都是自己的,印板上“翻了我就查”“翻了我就查”的字樣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