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雄關要塞之壹,因其在山谷中,險象環生,故稱函谷關。這裏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壹人守之,萬人不能逼之”的美譽。這裏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撰寫五千字《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國內外許多道教徒、道士都來這裏祭祖。戰國時期,除秦國外的其他六國都曾與秦國交戰,但秦國在函谷關成功抵禦了六國聯軍的進攻。西漢賈誼的著名政論《論秦》寫道:“所以六國之民...嘗十倍地百萬人,叩關攻秦。秦人改用“延敵,九國之師,猶猶豫豫進”,其中“關”指函谷關。
由於函谷關易守難攻,秦末各地起兵反秦後,新建立的楚懷王宣稱,誰先入關,誰就早日稱王。這裏所指的關隘也是函谷關,然後劉邦先入關,但不是直入函谷關。原因是函谷關易守難攻。此外,山海關是秦國的首都鹹陽,守衛函谷關的秦軍肯定是精英。為了避免攻擊,劉邦接受了張邦顯。但項羽對劉邦先入關不滿,在鴻門宴上設宴,但又不想違背楚懷王當初的公告。因此,劉邦被追封時被封為王霸,後被封為漢王。巴、漢雖也屬關中關(函谷關以西),但當時都是未開化的不毛之地,連秦、秦都是專門流放罪犯的。但劉邦還是成功地在漢中積蓄了力量,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擊敗了項羽。
陳倉,壹個古老的地名,是“明築棧道暗陳倉”這個典故的發源地。自東周春秋時期(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建城“陳倉”(今寶雞市金臺區戴家灣古陳倉遺址)至今已有2770多年,寶雞市區已有2770多年的歷史。東周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設郭縣,(公元前361年)設陳倉縣。從唐肅宗到德國的第二年(公元757年),因陳倉山“山雞啼”的吉祥氣味,改名為“寶雞”。此地是炎帝故裏,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
陽平關,蜀道上的壹個鎮,三國時期叫陽平關。很難上到山頂,是通往川北的主要門戶。唐朝屬於中央直屬的三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