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名稱始於唐代,分為官辦和民辦兩類。私塾原為私人書房,唐貞觀九年(635)在睢寧縣設立的張九宗書院(又稱舒泰書院)是較早的私塾。壹開始,官學是官員給皇帝修改書籍、校對書籍或者偶爾給皇帝講課的地方。唐玄宗六年(718),甘源書院更名為“李政書院”,玄宗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東都洛陽明復門外設置李政書院(玄宗十三年更名為“集賢殿書院”),成為中國最早的官學書院。真正具有聚徒講學性質的書院基本形成於五代末,主要是培養學生參加科舉考試。
書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漢代,與漢代的“精舍”、“盧靜”有壹定的傳承關系。“精舍”和“盧靜”是漢代學生和私人講師聚集的地方。如“金文書院”,其前身建於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為西漢淮南王劉安所建。南宋以前稱為“孔廟”(孔廟、文選廟等)。),南宋末年龍仁福在此創辦書院,取名“金文書院”(因《論語》中孔子周遊列國)
總結壹下,中國最早的書院——最早的私塾是:張九宗書院;最早的官辦學院有:李政學院;歷史最悠久的書院是:金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