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白虎傳》
古代統治階級的壹大義務就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和教育世界。尤其是萬人之上的皇帝,他們的壹舉壹動無疑都會被王公大臣和百姓看到。如何讓民眾服從自己的統治,對於帝王來說是壹個永恒的問題,而在諸多違背人性的教育過程中,如何讓民眾欣然接受,是考驗帝王統治智慧的重要表現。
說到吃,玩,娛樂,人們總是認為盛唐的統治者有最好的技能。其實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真的是壹個“偷樂”的朝代。在文人統治下,大力發展經濟文化,軍事衰弱的大宋朝迎來了全民素質普遍提高的鼎盛時期。要知道,大宋真正實現了平民階級的崛起和貴族政治的沒落,而正是在平民政治的推動下,大宋取得了中國歷史上超然的地位。
沒有強權和鐵腕的統治,對民眾的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士大夫濃厚的政治氛圍更是考驗著統治者的執政智慧。眾所周知,宋代帝王在這方面取勝的法寶,屬於宋代的官宴。雖然官宴不能像朝廷壹樣解決壹切政治事務,但足以建立尊卑制度和禮樂文化。從宋代官宴的制度、流程、規模,可以感受到“邊吃邊喝,管政治”的氛圍。
也就是說,在這樣壹種有效而簡化的君臣民溝通和情感交流中,統治者團隊實現了內部的安定團結,國家穩步發展。所以,想要探究大宋的金典,真的需要先了解官宴。
正如班固開頭所說,封建社會無非是壹個安定繁榮或動蕩不安的狀態。所有成員都渴望豐衣足食的生活,每個人都知道如何禮貌,誠實和可恥。宋代的官宴是在國家平安有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國運不好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宋代官宴的發展與宋代時局的發展密切相關。
1,官宴制度產生於宋初。
當年,周被取代後,天下仍處於政權分崩離析、混戰的狀態,統壹大業仍是宋朝統治者的首要政治事務。直到宋在中原實現了大壹統,王才開始全力以赴地建設和運作各種制度,而如何在短時間內將君、臣、民緊密結合起來,是當時王最重要的政治方向。
官宴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作為最高階段的春秋宴,是在全國形成相對成熟的政治社會基礎的基礎上開始推行的,也為大宋以後官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大宋中期,國家借助官宴富強起來。
大宋中期,雖然看似風調雨順,但實際上潛伏的危機層出不窮。如何趨利避害,以最柔和的方式維護有效的統治秩序,是對當時大宋朝皇帝們執政智慧的壹次考驗。
從慶歷新政和西寧變法可以看出,當時的皇帝們最希望的是富國強兵。因此,官宴作為壹種物質和精神雙重滋養的政治文化,可以被帝王們靈活運用,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君、臣、民的規範、約束和整合,從而對無形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3.“滿月虧”,官宴推動的大宋朝從繁榮走向奢侈腐敗。
官宴是宋徽宗時期發展最快的階段,但這種“輕佻之君不能治天下”也開啟了宋代官宴非常不健康的發展階段。雖然皇帝政績卓著,創造了壹個非常黑暗腐朽的統治,但在當時,本該促進君臣民合壹的官宴,卻成了壹種享受酒席、享受宋徽宗黨樂的奢侈方式。所以從官宴本身來說,這樣的享受方式可以促成官宴的奢華,但是從政治需要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奢侈確實不利於君臣的融合。
4.國運風雨過後,官宴又興盛起來。
當荒淫無度的宋徽宗最終將大宋逼入險境,尤其是女真鐵騎攻破汴京城後,官宴就在這樣的動蕩中擱淺了。宋高宗上臺後,政局穩定,官宴制度開始逐步恢復。雖然宋高宗之後的宋代官宴仍然延續了以前官宴制度的禮制,但更像是統治階級在飲酒作樂中逃避現實。要知道,沒有辦法改變自己軍事弱勢和外交弱勢的宋朝皇帝,只能通過官宴來進壹步穩定國內局勢,而這種心理就是“偷鐘”。
5.繼大宋官宴衰落之後。
宋朝脆弱的末路來臨時,對外無力還手,對內腐敗。官宴這種高度政治化的禮樂制度,已經不具備有利的客觀環境和各種基礎。隨著大宋政權的徹底崩潰,官宴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代的官宴之所以被稱為君臣民融合的最佳方式,是因為官宴的形式不同,參與者也不同,而在不同形式的官宴中,對參與者的禮儀要求也相當嚴格,有效地避免了君臣民都能遵守這些禮儀,從而使宋朝的核心價值觀得到完美的貫徹和執行。
官宴的核心部分是不同的官宴名稱,這也是官宴制度的形式和發展方向,分為國家大宴、君臣大宴、君民大宴三個不同的層次。在國宴上,每年皇帝都會向神靈祈福,在重大節日慶祝;在* * *宴會上,君主和他的臣民將在宴會上和睦相處。當然,不要小看這種和諧程度,政治之道也是相當深刻的;在君民* * *宴上,雖然不可能真的安排君民共宴,但也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皇帝的執政理念和利益攸關的百姓生活。
當然,不同形式的官宴有許多禮儀制度需要參與者遵守。這些禮儀制度不僅是對參與者的壹種約束,也在無形中讓尊卑上下、各種尺子的觀念得到了臣民的認可。這樣,天皇就實現了穩定的執政局面。
在宋代官宴的禮儀約束中,壹直有專門的人員執行禮儀約束和報告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發簪制度和儀衰彈劾制度。不要低估這些禮儀約束的作用。看似以娛樂為主的官宴,實際上是以臣民容易接受的方式,為集權統治建立敬畏和約束,讓皇帝輕松實現理想的統治狀態。
簪花在宋代非常流行,但在宋代並不獨創的簪花禮儀,卻被用在宋代的官宴上,提高了禮儀地位。而且在宋朝的官宴上,被賜簪花成為壹種榮耀,進壹步引領了社會上簪花的普遍風尚。
至於彈劾官宴不守禮儀的制度,無論是“沖桌”、“越班”、“拜不敬”、“鬧得過分”,只要在宴會前告知仍有失禮之處,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這些對禮制的限制的存在,無形中強化了臣民對皇帝的敬畏,然後他們自然就臣服於中央集權。
在很多後人對大宋這種軍事弱小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能享有超然地位感到極度困惑的當下,我們不妨好好了解壹下大宋在官宴之下的執政智慧。要知道,正是因為宋朝統治者成功實現了內部統治,宋朝在危機面前依然能興盛300多年的局面,與宋朝統治者大力推行官宴是分不開的,這真的是“邊吃邊管政治”的帝王統治智慧。
參考資料:
“宋代的官宴制度”
“宋代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