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做產品需求分析?

如何做產品需求分析?

對於產品人來說,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需求分析應該怎麽做?大概是產品裏每個人都有過的痛點。

需求分析是產品從業者的核心能力,不能過多考慮需求層面。這壹點在之前的回答/問題/f70f 6162636539316210200/373794中已經說過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那麽本文希望用實例來談談需求分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壹、需求分析的特點

1.需求分析是分層次的

很多從業者都在抱怨,公司自己畫原型,需求是老板或者老板定的,只能自己去實現。這個說法是對是錯,我就不多說它對的原因了。我說他錯了,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忽略了需求分析實際上是分層次的。我們就拿最近很火的支付寶作為壹個社交來看看阿裏內部的需求分析吧(不完整大家很抱歉,畢竟是我自己猜的):

阿裏頂級需求分析:阿裏要不要社交?想做,自己做還是投資別人?自己做的話,從0到1做還是從現有產品切入社交?…

分析結果是:必須要做,而且要從現有產品做起。

阿裏各事業群高管需求分析:誰會在阿裏社交?..

分析結果是:那就來吧支付寶。

支付寶產品主需求分析:支付寶應該如何社交?我們的優勢是什麽?

分析結果是:就以信用分這個點來說吧。

……

支付寶初級產品經理需求分析:這個按鈕應該放在哪裏?這樣放會不會用戶體驗不好?…

所以妳可以看到,團隊中不同的產品身份,妳要做的需求分析的高度是不壹樣的,工作中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支出的比例也是不壹樣的,大概就像下圖這樣:

(註:此圖數據不準確,僅為方便突出本文主旨,後面會補充)

所以再小的產品位,也有妳需要負責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結果也不是沒有意義的,這就給我們帶來了需求分析的第二個特點:

2.需求分析的傳導性

大多數情況下,需求分析是自上而下進行的,但當下層需求被驗證為虛假或不存在時,就可以影響到上層的需求分析,即需求分析是自上而下進行的,但卻是逐級反饋的。

需求分析自上而下的傳遞很好理解。很多人在工作中也覺得這是真的,也有人因此產生負面情緒。其實他們忽略了:當下層的需求分析被證明是假的或者不存在的時候,才真正影響到上層的需求分析,也就是層層反饋,甚至最後反饋到最終的決策層。以支付寶為例,底層的產品人員發現,無論按鈕放在哪裏,都會影響用戶體驗。自然會跟直接領導溝通,所以會壹層壹層。最終支付寶的最高負責人會出來認錯。所以很多時候,不要因為妳負責的需求分析水平低,就用心去分析,因為需求分析是可以進行的。

那麽問題來了,需求分析怎麽做?我想通過親身經歷來談談。

二。需求分析的過程

1.認清妳在團隊中的角色,定義需求分析的層次。

簡介背景:我在16年初加入了壹個創業團隊,團隊是壹個網站采集的工具產品。電腦端剛進了壹個beta版,我來負責產品和運營(本文不涉及運營層面,有機會再寫)。老板有其他項目,我有更多自主權。然後我下面沒有產品人,我直接和技術對接。

那麽在認清自己的團隊角色後,我需要思考哪些需求呢?主要包括

網站收藏有需求嗎?是虛假需求嗎?

網站收藏市場大嗎?網站收藏有哪些形式?應該做什麽樣的網站收藏?

明確了自己要做什麽樣的網站收藏後,應該具備哪些功能?

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三個主要的思維需求。

第壹個其實是我來這個團隊之前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對這個持否定意見,我就不會來這個團隊。畢竟說服別人是壹件很費錢的事情,對我來說意義不大。第三篇更側重於產品負責人工作中的具體產品設計環節,所以會在下壹篇文章中詳細討論,這裏就不討論了;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第二個。需求分析網站收藏市場大嗎?網站收藏有哪些形式?應該做什麽樣的網站收藏?具體分析過程是怎麽做的?

2.多維分析要求,根據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設。

其實分析需求有很多維度,重點是妳習慣或者擅長什麽,妳當時用的是什麽:

市場分析

簡而言之:網站收藏的起源主要是網民閱讀的網頁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各大瀏覽器都自帶收藏夾功能。這幾年用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看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所以相對於當年PC端的情況,有收藏功能的東西應該也會出現在手機上。

競爭產品分析

在PC端,各大瀏覽器主要都有自己的收藏夾功能;

移動端的國外主要競品是雨滴和口袋,都挺大的。國內的競品主要是各大app的收藏功能,如微信收藏、知乎收藏等。

使用情景分析

看到好文章,好內容,我會隨意收藏,可能在瀏覽器裏,可能在微信收藏裏,也可能在某個不知名的APP裏。事實上,零散的收藏已經讓收藏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公司的同事經常在微信群裏發壹些文章,但是事後很難找到,因為都被聊天內容刷走了。

頭腦風暴

因為壹直喜歡網易雲音樂軟件,所以在討論的時候想到了壹個想法:每個人都會保存壹些歌曲。本來歌曲就是壹個個孤島,但是經過整理的歌曲集合後,通過傳播,妳可以吸引壹大批和妳有相同愛好的人。網站呢?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瀏覽器裏,或者在APP裏。這些也是信息孤島。很有可能我們存儲的網站對別人(尤其是自己行業的人)也很有用!

所以當時提出的壹個假設是:要當寵兒。

其實我之所以說上面的分析比較簡短,是因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妳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假設,這很正常,但重要的是妳要驗證假設。假設成立的話,自然要說。如果驗證錯誤,您必須重新開始該過程。

3.驗證提出的假設

以上,我已經提出了壹個假設:產品脫離了傳統的個人收藏工具,但是有壹群人可以享受收藏夾,然後我開始思考如何驗證。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每個做產品的人都會有幾個QQ群。如果妳密切關註大部分產品組,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如何寫各種文檔,如何使用軟件,如何提高產品人。其實很多時候,組檔有他們想要的,但是他們還是會直接問,因為他們想把資料匯總起來放在面前。

於是我花了壹個周末兩天的時間把我能找到的關於產品的所有信息、文檔、體驗整理成壹個收藏夾,讓產品的壹個小白用戶壹眼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然後把整理好的收藏夾在下午4點左右扔到我所在的幾個產品組,然後當天的後臺數據趨勢如下:

我覺得這個驗證是成功的(雖然被踢出這些QQ群後不會增加),因為從那以後這些用戶的活躍度壹直很高。

4.實現成功驗證的假設。

驗證成功後,經過和老板的溝通,我們最終將產品定位為“* * *收藏夾”,壹個工具但面向社區的產品。其實需求分析的過程是連續的,因為我當時也組建了自己的產品討論組。除了日常的產品討論,時不時的采訪用戶,獲取產品的使用反饋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大概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描述的需求分析的過程。如果有機會,我會陸續描述產品的其他日常工作內容(產品設計、項目跟進、版本叠代)以及在創業公司運營的壹些經驗。

作者:啞巴,微信號:wuzhongjieaichirou(“吳中傑愛吃肉”拼音),求私聊,求勾搭,最好有品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