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魯迅博物館1959年7月編制的《魯迅手跡及圖書館目錄》統計,魯迅館藏中國線裝書946種,7704冊。中文平裝書***866種,1112卷;353種中文報刊,2069卷(頁);86種俄文文獻,96卷;西文文獻778種,1182卷;日文文獻995種,1889卷;魯迅的藏書加起來才壹萬三千多冊,真的是綽綽有余。
其實魯迅先生也不會為自己感到羞恥,因為他根本無意也沒有財力去做藏書家。他的書上印章很少,偶爾有,只有幾本《會稽周氏集》、《會稽周氏集》、《周樹集》等。沒有藏書家常有的那種印著翟號和名字的書印那麽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藏書,第壹,在於他對書籍的深深迷戀,他竭盡全力去尋找;第二,他的書都是二手的。因為這兩個原因,他並沒有關註宋人出版的《元表》。據說魯迅藏書中能達到善本標準的線裝書只有21種,更多的是普通版本。我記得孫犁在文章裏說,解放後,他根據魯迅日記裏的“書賬”尋找魯迅購買的書籍,頗有收獲,可見魯迅藏書的版本確實壹般。在魯迅看來,錢多了買宋刊也不錯。沒錢,買其他版本也可以,只要文字準確。至於版本分析,價值什麽的,那是藏書家的事,他不太在乎。但是,當時連普通版都不容易拿到。要得到它,妳必須有毅力。魯迅的《病後雜談》談到了他在嘉業堂買《安壹龍氏》的艱難和無奈:“嘉業堂買書真的很難。還記得今年春天的壹個下午,我終於在愛文壹路找到了。兩扇鐵門被敲了幾下,門上開了壹個方方正正的小洞,裏面有中國的禮賓、中國的巡邏和壹名白俄羅斯的護衛。巡邏隊問我在這裏做什麽。我說買書。他說會計辦公室不在,沒人管。明天再來吧。我告訴他我住得很遠。也許給我壹分鐘?他說,不!同時堵住了小方孔。過了兩天,我又去了壹趟,改到了上午,心想這個時候財務室可能不出去。但這壹次,答案更加令人絕望。警察說:沒有書!賣完了!不賣……”
《安然的故事》不算善本,更不算稀有,但也很難買到。魯迅說:“我沒有買第三次,因為我真的很堅定地回答了。”現在各種都是朋友買的。“壹萬多冊自備圖書,滲透了魯迅的心血,不難想象。
雖然這麽難,但我還是想買書,因為事情還是要做的。他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1923、12及次年6月,由北大壹院新潮社出版了兩卷本。在這本書裏,魯迅對中國小說的產生、發展、社會意義、藝術價值、版本演變等都作了精辟的論述,是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開山之作,魯迅也堪稱中國小說學的奠基人。從第壹版到魯迅逝世1936 10,上海北新書店已經印了11的最終修訂版,日本航海學會和彥博書店也印了增田的譯本。魯迅在給日本翻譯家增田的信中欣慰地說:“聽說《中國小說簡史》的日文譯本到了出版的時機,我很高興。”但這部開創性、奠基性的著作,是以小說的歷史版本為基礎的,正如魯迅所說:“說起來也很慚愧,我雖然草草編了壹部小說簡史,但家裏沒有書,舊刻本更是少之又少。幾乎都是重印的,新印的,甚至是釋印本。”在另壹個地方,他還說,“我的中國小說史是為了教學和生活而陸續編的。當時限於經濟,所以收藏的書都不是好書。”
做這種學習,有“好書”當然更好,但暫時沒有,學習還是要做的。小米可以用步槍,大刀,長矛征服世界。魯迅不是“唯版本論”,也不是“唯武器論”。